前陣子有部韓國實境秀《換乘戀愛》大受歡迎,主題是在描述五對交往時間為期幾個月到幾年的分手情侶,在節目安排下住進了同一間大房子裡,大家必須要自己前任在場的狀況下,一起生活並建立新關係。從節目名稱也可以看見,戀愛關係就像是一列行駛中的列車,有人上車、下車,有人就一起共乘了一段。在其中生活的男男女女們,也會在製作單位的安排下,接受不同的任務和挑戰,無論是每日結束後選擇當天心儀的對象、約會對象或是被要求到秘密的地下空間,用電腦回答另一個人提出的問題。
記得小時候曾經上過功文數學,說是上課其實也不太像,通常都是被帶到像是民宅的小空間裡,不斷地練習一本本的數學題目,只要寫完後就拿個兩個老師幫忙對答案。如果該本完成了,就再拿下一本繼續寫。據說功文數學當初的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習慣數學,並透過熟能生巧的練習,克服對於數學的恐懼感。但是密集重複練習的結果,往往只增加了運算的速度...
隨著時序來到下半年,科技業的組織重整和裁員腳步似乎仍未停歇,特別是對於靠著工作簽證在海外生活的求職者,或是在公司裡勤勤懇懇做了十幾年的資深員工來說,當看似無差別的裁員風暴襲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被直接影響的受災戶或是間接影響的倖存者。記得林立青《做工的人》書中所刻畫一個個社會勞動階級畫像,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舉牌人的故事。
近日到老家附近的超市購買雜貨,好不容易在沒那麼熟悉的超市買完該買的東西,到了櫃檯結帳,結帳店員打了招呼後,一件件地掃完物品條碼,問了要用什麼方式結帳,我說了要用信用卡之後,他伸出了雙手手心朝上,要接過我的信用卡;櫃台上結完帳的體積大小不一、零散的商品,我本來也打算自己放入購物袋中,但他居然一件件地幫忙擺進購物袋裡……
隨著大家對於公關這個職業越來越認識,或是隨著社群媒體的興起,人人都可以成為社會評論家之後,每當碰到藝人或是公眾人物人設崩壞或是品牌被炎上,都難免看到有網友會在下面留言說公關危機如何如何;或是碰到幾個比較正面支持的言論,就會說公關公司又來洗評論了。左也公關、右也公關,把公關講得很神,神到彷彿可以操縱整個企業命脈與社群風向。
在職涯諮詢或履歷健檢的經驗中,往往會碰到某一類型的求職者,有著漂亮或至少平均以上的學經歷,但從履歷看起來的職涯軌跡總是有些跳躍,無論是產業或是職能不連貫,還是當詢問到為什麼轉職時,這類型求職者總會皺起眉頭回想,有點無奈地描述因為前一份工作做到一個階段覺得太穩定、好像沒什麼發展,剛好有人介紹其他機會就換過去了。
在職場上,我們也曾經聽過一些警世名言,像是「不要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乍看之下,是在提醒我們小人難防,不要被別人出賣了還幫著別人出賣自己。然而,從我自己真實的經歷來看,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是否可以為自己創造可以「被販賣」的價值,以及是否能即早讓自己接近「可以幫人數錢」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