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觸動你的,是你對文字的渴望……你所使用的文字將通向你的內在意涵……你所使用的寫作方式將錨定你的內在生活。」- 理查.雨果。寫作如何開始?借用雨果的話,什麼是進入寫作的「切入點」?我向許多寫作者提出這個問題。進入未知的領域是一回事,但又是什麼推動著我們?是一場巨大的宇宙爆炸嗎?還是一個微小的靈感?
AI 會逐漸搶走我們的工作嗎?至少從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經驗看來,不會。歷史經驗是,自動化技術創造出來的新職業總是比消滅的職業多。比如以前每打一次電話都需要有個人類接線生幫你接線,那是一份很體面的工作,給高層次女性提供了就業機會。後來有了自動的電話交換機,不需要接線生了,電話產業的就業人數是不是減少了呢?恰恰沒有。
AI 時代,人的教育和成長應該是怎樣的?為什麼這次創新又是率先出現在美國?傳統的教育有沒有問題?AI 視角之下,我們必須重新考慮,什麼樣的成長才是人的成長。傳統的教育是居高臨下的姿態。主導權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等「教育者」手裡,學生身為「教育對象」是被動的。
識別和處理情緒負荷是每位失智症照顧者必須學會的技能。首先,照顧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反應,例如壓力、憂鬱和焦慮, 並學會與之相處,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逐步排解。例如,當感到壓力時,照顧者可嘗試進行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鬆技巧。當感到憂鬱或焦慮時,照顧者應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或治療。
你想要財務自由嗎?你也想要對自己的生活、時間有更高的掌握嗎?這次《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採訪了一對夫妻,George 和 Dewi ,原先他們跟你我一樣都是上班族,但為了追求金錢、時間與心靈上更自由的生活,從斜槓副業開始,創立「慢活夫妻」自媒體品牌,慢慢走向創業之路,逐步實現自己在人生各個層面的自由。
我在絕大部分的人生中都是慣性拖延症患者。從十六歲開始做第一份暑期打工,我就想方設法逃避該做的工作。那時我在一家電信公司當電話行銷,負責向客戶推銷手機合約。那間公司的軟體在我結束一段通話之後會自動撥打給下一位客戶,所以理論上我可以一直待在電話線上,但我找到了逃避的方法。
在失智症普及率越來越高的台灣社會,其實有越來越多子女開始擔負照顧失智父母的重責大任。關於失智症(最常見類型為阿茲海默症),因為我們多數都不熟悉,於是可能有各類疑問,例如失智症前兆、失智症症狀、失智症照顧等等。本次,大人學特意選摘《當家人失智時》一書,希望透過專家指引,協助正處於照顧狀態的讀者從處理常見的失智症照顧難題學起,讓自己對此議題更有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