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思考

Work Smart, Don't Work Hard

PM的工作一大部分是規劃與思考,去讓專案順利、提報問題、示警。 而不是拉著一堆人搞得很辛苦,弄得哀鴻遍野。這是甚麼樣的邏輯思維呢?

筆尖思考的力量

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印象派的畫大概可以追溯到國中時期的美術課。 當時第一次看到所謂印象派的作品時,心裡想的是:「這為何是名畫啊? 跟我畫得不是差不多嗎?」 尤其對照起課本前面那些如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兩者完全是天差地遠。   舉例而言,上圖是莫內的Impression Sunrise。

對自己仁慈,是對自己殘忍

朋友Z君前段時間失戀了。 讓我訝異的是,年紀好歹也一把了的他,居然為此落寞低潮了很長一段時間。 據說一直有著不甘心的情緒,反覆的跟我說了好多次:「當初如果怎麼怎麼…. 現在應該就不同了吧?」這樣的對話。 我也只好不斷的跟他說,「何必呢? 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 你也不是沒碰過這種事,也不過就是她最後發現並不喜歡你罷了! 既然已經不能做甚麼了,就別再失望吧。」 只是成效不怎麼好,他還是持續低潮了滿長的一段時間。 這點倒是傷腦筋,人有時候突然岰起來就是這樣。 他不是笨人,不是不知道不能幹嘛了;也知道對於那種不能轉圜的事情一直難過

傳銷討論之 不是失去的才是風險啊!

最近又碰到幾個「好心人」,也是那樣「衷心」希望我展開賺大錢的事業。 然後一再跟我強調風險低、不用囤貨這類事情。 想想這已經是老議題了,我好久前曾在某個討論區還是哪裡寫過一篇關於「風險真的低嗎」這樣的文章,於是剛剛又把它挖了出來貼在這裡。 不用囤貨,就是風險低嗎? 如果你加入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失敗」,那確實你是沒太多風險的(除了機會成本。)。 但甚麼叫做為了失敗是沒風險呢? 意思就是,如果你加入半年一年,甚麼都沒搞起來最後決定退出… 那因為你都沒存貨,除了損失時間、損失把這時間拿來做別的事情的機會(Well,了不

負回饋螺旋

今天本是去做導入的啟動會議,不過最後還是變成半宣導半上課的活動。 上完課的回程是由學員中一個老先生開車送我去車站。 路上他是一直興致很高的跟我對話,從課程談到他們公司派系,甚至談到女性在工程公司多吃香... 最後不知道為何,他甚至開始講起他以前一個同事追求當時廠花的故事.. 一邊開車一邊轉頭來看我,跟我說到: 「很不容易哪。 追了人家許久,人家都不理他。每次都讓他漏氣或是給他排頭」。 然後大笑起來,「不過啊,努力很久後最後還是給他追到了啦。 很了不起喔!」 我直覺的問說,『不過... 應該沒有持續很久吧?』 他訝異轉頭,「是啊!」 停頓了一下,「後

(轉貼) 傷痕實驗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梅比斯環

我小學時代,是台灣升學主義風氣還非常高漲的最後一段時期。 也因此在即將升五年級時,母親因為擔心公立國小以及當時學區的公立國中會太過自在了,所以決定把我轉學到另一間有國中部的私立小學去。 但我從第一天到學校,就深深覺得不喜歡那邊。 那是間所有校內裝潢都走淡藍色風的學校。 不管是制服、課桌椅、甚至是牆上的油漆,都是一層淡淡的海藍色。 也因為是這樣的冷色系,所以整個學校的氛圍就一整個讓人覺得寒冷。 除了外觀的印象之外,班上的同學也像學校的顏色一樣的冷冰冰。 主要是同學他們彼此一起上課了四年,我一個外人、又不是性格外向的孩子,自然很難一下打入大家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