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Joe「關於本位主義」這篇文章,我實在不能同意更多!正巧碰上公司最近一些人事的問題(這是我許久沒發文的主因,順便牽拖一下!),但我想老外同事應該不會Google到這裡來,今天就來個隔海爆料。
前幾天一位老同學來電,聊起了如何在資源有限中小企業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的問題。我建議他可以考慮Checklist(作業清單),這個我心中C/P值(成本/性能比)最高的管理工具。
台灣通過PMP的人數在2009年底正式突破8000大關。其中有些固然是經驗豐富的職場老將,但也有不少年齡介在30歲上下的年輕族群,希望藉由「專案管理」這個新技能(或證照)來增加自己求職或轉職的機會。本篇我想特別針對這個族群,分享我個人的經驗與看法。
每次和大家聊到職涯規劃這個話題,我總是強調「熱情至上」。因為我覺得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工作(尤其是可憐的台灣人),如果對工作本身不能享受,每天抱持著「上班是為了下班」的心情來度過這一大段人生,未免也太浪費了。雖然這的確是我深信的價值,但光說「熱情」又似乎太過空泛了,想要獲得實質建議的人可能還是無所適從。前幾天一邊洗澡,一邊不自覺回想起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的過程,我發現出自己面對生涯十字路的思維方式,其實和網路搜尋關鍵字還挺像的。
首先要來小小抱怨一下:
一般而言,台灣的服務業算是還不錯的了,而且有在持續進步,不過偶爾還是難免遇到一兩個機車的店員,買不到東西其次,有時還惹得一肚子氣。
前幾個月我去逛光華商場,想買一個家庭多媒體鍵盤,就是一個無線鍵盤上面附軌跡球或是觸控板的玩意,讓我用電視螢幕和電腦來上網或是看影片時,只要一片在手,就可以輕鬆窩在沙發控制一切,而不用正襟危坐地操控桌面上的滑鼠。我想這商品的確冷門,應不至於奇怪吧?但以下是我在店家的遭遇:
對多數人來說,取得像是PMP這樣的專案管理認證主要就是希望有更好的職場發展。美國專案管理協會(PMI)發行的期刊(PM Network)中有一篇報導,針對四個國家在專案管理專業的需求及發展作一介紹,這裡摘錄一些內容,讓大家可以和國內的現況作一比較。雖然數據是針對金融風暴前的統計,但我認為還是有相對性的參考價值。
最近在紐約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台灣來的留學生,畢業後留在這裡工作。他最近對PMP專案管理認證很有興趣,想說服他的主管資助他取得證照,他一聽說我是從事專案管理顧問的行業,於是就跟我聊起了相關問題。這些也是我在台灣擔任講師時,許多同學共同的疑問。
1. 專案管理對我的工作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