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管理

FB幫你維持人脈,還是幫你增加焦慮感?

前段時間跟幾個朋友聊天時,大家聊到一個有趣的議題。 就是Facebook這東西的普及,其實【增加了很多人的比較心理】,也【增加了很多人的不快樂度】。

這怎麼說呢?

因為在過往沒有FB的時代,朋友之間很偶爾才有機會更新一下近況。 經濟能力好的朋友通常不會每天跟你講他去哪裡玩、吃了甚麼、交了新女友、或是買了新玩具的事情。 可是FB普及之後,人們很容易看到朋友每天去吃大餐、去好玩的地方、買了昂貴的物品、跟美女約會、或有甚麼有趣的活動等等這類訊息。 心理不夠堅強的人,很容易就會覺得自己被比下去了。

漫遊東京,身上帶這些就夠

最近去了一趟東京玩耍,我做了個小實驗,嘗試以極簡精神來準備我的隨身行囊,看能降低到多輕的重量。實驗結果本人非常滿意!我在東京這幾天,穿戴在身上的東西不算(外套、眼鏡、手錶),隨身包包的重量僅有1.0公斤(不含水、雨傘),這樣輕的重量可以完全滿足我到處趴趴走的需要,我感覺非常輕鬆有效率。

善用時間的關鍵來自於「慾望」

「時間就是金錢」是大家快說到爛掉的老生常談。不過說歸說,做卻是另一回事。很多人會認真做個金錢流水帳,記錄自己的錢花到哪去了,卻極少有人把「時間帳」當成一回事。前幾天在一個國外的部落格上有位作者做了個簡單的時間計算,看了之後感到小小的震撼,這個計算是這樣的:

大腦使用手冊 – 建立你的思考模型

高中的時候「數學」這一科應該是我花費最多時間,卻得分最少的一門科目了。偏偏我年輕不懂事,在好強不認輸的個性驅使下,我硬是選擇了理工組,所以從高一高二到高三,數學是越來越複雜,而我的分數卻是越來越「簡單」。

一通電話破解iPhone的方法 - 談思考的盲點

上週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讓我對自己的個性和思考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一切都跟兩隻從德國來的iPhone有關。

如何才能真正的自我改變 (三) – 了解你手上的籌碼有甚麼

前面兩篇提到,大部分人都想改變自己的人生。 可是可惜的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以一個有條理的方式來進行這類變革。 要不是太貪心、要不是不切實際、更可能是根本不承認自己的問題,以至於始終沒搞清楚自己要甚麼、以及對此該償付的代價。

所以前兩篇提了兩個重點,都跟誠實有關。 一個是剖析自己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到底事情一路走成這樣,哪些地方是自己造成的 - 我們有可能在過往的某個路上做錯了,或我們可能在過往該做抉擇的時候逃避了。 若不把這因素找出來,並承認自己的不足,那我們所謂的改善,將永遠都是在錯誤的地方努力著。 另一個要對自己坦率的,是自己到底在長期目標上想要甚麼東西。 很多人嘴裡說西,但身體卻往東走。 若不把真正想去的方向搞清楚,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甚至可能讓自己離真正想要的東西越來越遠。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年輕人該如何對應?

上禮拜有個讀者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關於如何面對過量的資訊:

我現在23歲,去年畢業在一家手機公司做結構工程師,工作不是很忙所以有空在網上看很多文章,然後下班也有空看書看電影之類;我覺得從未有過一個時代能像現在這樣讓我們每天可以面對如此多的信息量,當然這之中的多數是意義不大的資訊或是虛假資訊。
因此就有一個問題:人的精力、記憶力和時間是有限的,面對如此多的信息量,要如何甄別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或者是正確的),如何歸類這些資訊,如何記憶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