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好比攻防戰,能聽懂別人「話中話」勝算更大!從表達意見的3個層次談起

 會議好比攻防戰,能聽懂別人「話中話」勝算更大!從表達意見的3個層次談起

幾個禮拜前我到某個企業教「商務英文會議溝通術」,課堂上討論到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多同學都告訴我,在開會時如果被問到 What’s your opinion?(你的意見是?),他們就會回答 I think(我想)… 然後就把想法講完。

別人問你的意見,你回「我想...」,這應該很OK吧?不過這時候我就進一步追問了:「那麼,當你用 I think 的句型來表達想法,你的意思是已經下定決心要這麼做,還是你是不確定,想聽看看大家的意見?

一問這個問題,全班開始頭部運動,你看我我看你,臉上表情一副「蛤?(what?)」跟「我沒想過耶」的困惑。也是啦,對許多上班族而言,光是要用英文表達想法就像歇後語「阿婆仔生子」(台語),很拚,哪還會想到什麼背後的主意。

不過事實上,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釐清自己發言背後的想法,能讓你對接下來該做什麼有更清晰的藍圖。在我看來,會議中發言的背後想法大致可分為以下這三種。你不妨也思考看看,自己平時的發言背後,通常都是哪一種想法呢?

 

1. 我是這麼想的,大家參考看看

2. 我要帶風向,影響大家的決策

3. 我有點不確定,等下聽聽其他人怎麼說

 

多思考發言背後的含意,除了可以釐清自己的想法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功效,那就是在溝通過程中更準確判斷他人的想法,做為下一步動作的參考依據。比如說,當你發現老闆今天開會表達的意思,是他心意已決,那你就盡量配合來進行,而非硬碰硬地反抗他;隔天的會議中,老闆又說了另一件事情,但你思考後發現他對於這次的事情並沒有定見,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那這時候就適合表達出你的意見。

我舉個職場的例子來說明吧!

某一天,大家針對新年度的行銷計劃聚在一起開會,討論是要用A計劃還是B計劃,主管覺得B計劃比較好。請問用以下三個句子來表達,他想表達的堅決程度是否有差別?

 

1. I think (that) we should choose plan B.

2. I’m convinced (that) we should choose plan B.

3. I would say (that) we should choose plan B.

 

答案是:「當然不一樣!」

就像用中文說「我覺得」B計劃比較好,跟「我相信」B計劃比較好,你一定聽得出來後者比較強勢吧?這時如果你剛好是持反對意見的,想要挑戰別人堅信不疑的想法,不就得傷點腦筋小心應付嗎?

不管是哪種語言,我們的說法,會影響別人的看法,當然也會決定他們的做法。一流的溝通高手在說話前就能預測別人的反應,也因此總能臨危不亂,而不會讓溝通的成敗都交由英文能力來扛。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細看剛才的三個句子,不管你是聽到別人這樣說,還是你打算說其中哪一句,都要知道句子背後會給別人什麼樣的暗示,以做好應變的準備。

 

1. I think (that) we should choose plan B.

中譯:我想我們應該選B計劃

暗示:我是這麼想的,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大家最熟悉的開頭 I think …(我認為),特別適用在遇到意見不同,你又不想選邊站,單純想表達自己的態度。在訊息傳遞上會給人一種「中立」的感覺。除了 I think,常見的開頭還有:

- In my opinion, ...

- As far as I’m concerned, ...

- From my point of view, ….

用以上的句型來表達意見,會給人一種「以上發言,僅代表本台立場」,既不代表任何人,也不會覺得大家應該要聽我的,就只是貢獻個想法,大家斟酌、參考看看;對於正在討論的議題,你希望大家知道你是持開放的態度,樂於聽到更多的見解,從中找到最適合的決策 。

 

2. I’m convinced (that) we should choose plan B.

中譯:我堅信我們應該選B計劃

暗示:我要帶風向,影響大家的決策

 

這種說法表達出一種「強烈的」態度,主要希望可以主導和影響其他人的決定,常見的開頭還有:

- I’m sure (that) ...

- I’m certain (that) … 

- It’s quite clear to me (that) …

當一個人說「我堅信」我們應該怎樣怎樣做時,你一定聽得出來他的態度是「強硬的」,就是要間接給別人壓力,如果你剛好不認同,就直接表達出反對的意見,肯定免不了一番廝殺;而這種情況又特別不利重關係的台灣上班族,對我們而言,句子中要是有個「不」,像是拒絕別人的「不要」或是否定別人的「不同意」,別說用英文講,連用中文說都很困難了。

而有些外國人甚至還會在 I’m sure/ certain 的中間加個副詞,像是 firmly(堅決地)或 absolutely(完全地),就怕你不知道他的立場有多堅定似的!對於溝通較直接、強調個人主義和重視具體細節的「低語境文化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英國、澳洲等,在開會前建議要做好沙盤演練,從看到會議通知的 agenda(議程)就要開始做好攻防,適時拿出資料或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立場。

 

3. I would say (that) we should choose plan B.

中譯:我想我會這麼說,我們應該選B計劃

暗示:我有點不確定,等下聽看看其他人怎麼說

 

這種說法給人一種「語帶保留」的感覺,常見的開頭還有:

- It seems to me (that) ...

- I’m inclined to think (that) ...

像這樣的句型主要是不想當出頭鳥,在不確定多數人會支持哪個選擇、或還沒聽到長官的意見時,就先說一個「探風向」的想法,其實後面沒說出口的是「那你們覺得呢?」,然後等著大家的答案。

這樣的句型特別適用在具高風險的議題(例如選誰當主管或支持哪一派),如果你是「故意」要做球給別人去發揮,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要小心這種「試探性」的說法雖然會給人隨和以及有禮貌的感覺,但太常使用也會讓人覺得沒主見和不可靠。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即使換成英文來表達,每一個檯面上的想法都只是個參考,背後暗藏的那個盤算,才是我們真正該小心思量的!

總結 

很多人以為「說英文」就是把單字片語背好就好,卻忽略了在商務情境中,「表達意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利益和權力的較勁,你說的不止是英文,更是一種「溝通成本」,付出了就該有所回報,不論是討論的結果,或是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都該如你預期去發展。

 


想學習更多與簡報、溝通相關的知識嗎?除了大人學,你也可以到 Joy老師的網站 了解更多資訊喔!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黃喬伊 Joy Huang

英國亞斯頓大學行銷管理碩士,現為識博管理及「大人學英文」合作講師兼國際溝通顧問。超過八年受邀至各大企業,教授跨國商務溝通課程,主題含商務會面、視訊及電話會議溝通、商務簡報、國際商務書信、跨文化社交溝通禮儀等。授課對象多元,有百大企業白領、美國矽谷工程師、國內新創團隊。雖然擁有接近母語的英文能力,卻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理解台灣人學習英文的盲點與痛處。擅用行銷、專案管理、心理學、及行為學,協助上班族快速溝通、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