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策略

謝謝那些沒白費的失利!多次面試鎩羽而歸的職涯教練磨出的面試對應心法(二)

談面試準備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說穿了,你可以做的就只有三件事:3R=Research(研究)+Remember(記憶重點)+Rehearsal(演練)。但這三件事深入去做,做得熟練,就需要大量的時間。

「你對我們公司了解多少?」面試時被問到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才好?

寫求職信時,大家通常都會說:「我對貴司的所屬產業很有興趣,也有相關經驗」、「我很喜歡貴司的產品」或「我是貴司產品的使用者」等。我在找工作時也會這樣寫,目的通常是要增加自己和這間應徵公司的連結、表達自己的熱忱。而現在我的角色從應徵者轉換成為面試官,看到這樣的求職信,會有的想法是:「看來這位應徵者對公司有一點熟悉,但到底多熟悉呢?」

謝謝那些沒白費的失利!多次面試鎩羽而歸的職涯教練磨出的面試對應心法(一)

我有超級多面試成功的經驗。那全然是因為我有超級多面試失敗的經驗 ── Google、Unilever、Kimberley Clark、L’Oréal、Citibank、Harley Davidson、Tefal (法國特福)、菸商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Philips、iDrip、TIER Mobility(歐洲最大規模共享品牌)、17 Media、新創物流 Pickuup、新創共享空間Wework、達方電子等公司,都是我有通過履歷表審核,進入面試環節,卻鎩羽而歸的。

你的努力沒被看見,就根本沒有價值

去年,我在網路上看過作家黃山料寫的一篇文章,內容談的是月薪3萬元與月薪25萬的人,其實有著同樣的煩惱,像是嫌錢不夠用,或工作一陣子後,開始對原本滿懷熱情的工作感到厭煩等等。這篇文章當時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認同、也有人不認同,各方人馬甚至還吵起架來。那時候我沒特別發表什麼評論,不過現在大家比較淡忘這風波了,我倒想來談談一個議題,不是月薪3萬和25萬的煩惱相不相同,而是我自己在整個事件的討論串中,看到很多人主張的「反對努力論」。

「你有什麼問題想問的嗎?」面試時到底該問什麼好?

最近在幫公司面試新人,不知不覺也找了兩三個月,但還沒找到適合的,蠻多人都是履歷看起來不錯(有相關經驗、對公司有基本認識),但當面聊起來卻並非如此,尤其在必考題「那你對我們公司還有什麼問題嗎?」更是讓我感到挫折……蠻多面試者都說「沒問題」,或者問一些我認為其實真的沒那麼重要的問題,這真的很可惜啊!

【大人學書摘】團體面試的「自由作答」時間,我應該先講話嗎?一本書告訴你主管都在想什麼!

常常有主管反應,我們每次面試到一位不錯的人才,等待我們通知時,好的人才都已經拿到其他公司錄用通知單,我們總是慢了一步。面試後,主管與人資單位在面試最後環節,決定是否錄用人才時,有時雙方意見不同,也耽誤錄用人才的最佳時機點。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面試方式,可以讓雙方快速產生共識?

苦撐的年資不會甜

我很清楚知道台灣仍然有大把大把的公司,是用「年資」在審核履歷,雖然我自己覺得年資只能代表一個人才的部分面向,不過確實也無法排除有許多公司把這個做為第一審查標準,因此假若你所在的產業有很明顯的「年資」信仰,那下面我要聊的觀點,也許不適用於你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