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涯中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這也是面試官在面試時想要知道的黃金答案:「你會是那個能幫我解決問題的人嗎?」。
談面試準備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說穿了,你可以做的就只有三件事:3R=Research(研究)+Remember(記憶重點)+Rehearsal(演練)。但這三件事深入去做,做得熟練,就需要大量的時間。
我有超級多面試成功的經驗。那全然是因為我有超級多面試失敗的經驗 ── Google、Unilever、Kimberley Clark、L’Oréal、Citibank、Harley Davidson、Tefal (法國特福)、菸商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Philips、iDrip、TIER Mobility(歐洲最大規模共享品牌)、17 Media、新創物流 Pickuup、新創共享空間Wework、達方電子等公司,都是我有通過履歷表審核,進入面試環節,卻鎩羽而歸的。
2014 年年中,我正在美國爾灣出差,接到了一通來自台灣的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素未謀面的 Adecco 獵頭,她問我有沒有興趣離開咖啡業界,有沒有興趣加入新創?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她就敏捷地切入重點:「第一、它們是電動機車,但不是傳統充電那種,有殺手級應用,而且 Management Team 大有來頭;第二、他們給人的薪資預算很高……」
我第一次意識到時間的賦能,是 13 歲那年,我一度想變成跟戴資穎和羚羊配那樣的羽毛球國手,儘管課業繁重,我蠟燭兩頭燒,利用日間的每一個下課十分鐘、中午吃完飯午休前、甚至不青睞的課堂上偷偷地、拼命做完回家功課,然後將整個晚上留個羽毛球、跟那個燥熱的年輕人。我第一次意識到時間的多餘,是 23 歲那年,我意識到自己對睡眠感到厭煩,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只睡 4 小時。
我曾經擔任雀巢 Nespresso 膠囊咖啡機的講師,學員累積超過 800人次;我曾經在南山人壽、澳盛銀行、財政部、《數位時代》、淡江大學等分享 Gogoro 品牌故事以及社群運營;我曾經在政大、中山大學、台科大、職涯實驗室、潮州國中等主講職涯相關題目,至今共累計超過 170 場教育訓練以及演講經驗。我在過程中使用了哪些技巧,創造良好回饋呢?
我們之所以非不得已不打電話,是因為不想接收對方瞬間的情緒眉宇、神情或態度;我們之所以非不得已不打電話,總而言之,是因為無法預期對話會怎麼往下走。這個「不可掌握性」吞噬了我們。但回到現實來看,我們終究不可能一輩子都不跟別人通電話談公事,對吧?我認為大家至少可以做到幾件事情,讓電話溝通的起始跟中程儘量順利,幫助達成你通電話的目的,不浪費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