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來跟大家聊聊我對「功成名就」這件事情的想法。多年前的一個週末,當時我還跟爸媽同住,有位年輕時在商場上失意,最後早早退休的長輩來家裡作客。這位長輩看到我週末還在全神貫注地工作,就勸我說:「你這麼努力賺錢就是想要變成有錢人對吧?但有錢人的生活,其實沒你想像的美好啦!」
在職涯諮詢或履歷健檢的經驗中,往往會碰到某一類型的求職者,有著漂亮或至少平均以上的學經歷,但從履歷看起來的職涯軌跡總是有些跳躍,無論是產業或是職能不連貫,還是當詢問到為什麼轉職時,這類型求職者總會皺起眉頭回想,有點無奈地描述因為前一份工作做到一個階段覺得太穩定、好像沒什麼發展,剛好有人介紹其他機會就換過去了。
在職場上,我們也曾經聽過一些警世名言,像是「不要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乍看之下,是在提醒我們小人難防,不要被別人出賣了還幫著別人出賣自己。然而,從我自己真實的經歷來看,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是否可以為自己創造可以「被販賣」的價值,以及是否能即早讓自己接近「可以幫人數錢」的位子?
當我們處理問題時,常會慣性地使用過去的方法和思維模式去達成目標,但效果常常有限。即使成功了,也難以長期維持。若要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應該轉換思考模式,從期望的結果出發,探索最佳解決方法。
這本書有大量的火箭科學實務案例,但更重要的是點出所有火箭科學進步、創新與失敗背後的決策,並從一個一個案例中挖掘背後的決策思維。而為什麼要以火箭科學家來當作學習思考的標竿呢?火箭科學是一門「充滿未知」、「投入成本代價高昂」,且「需要時刻創新」的學問。
昨天有位大人學的老朋友私訊我,請我給些職涯的意見。他在一流的外商公司從事高薪的工作,比一般同輩的人擁有更棒的職場成就,是人生勝利組沒錯,但是放眼望去,卻看不到下一步在哪裡。這可能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我覺得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
這陣子不少人在談老高講「運氣」的那部影片,我看過之後真心覺得這集講得很好,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很多我一路以來的人生哲學。如果你長期看我們文章,應該會發現我們的幾個核心思考就是「如何看懂局」、「如何降低風險」、「如何放大你的優勢」。其實這一切簡單地講,也就是怎麼讓自己靠近綠點、遠離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