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寫了一篇文章,解釋職涯累積如果缺乏軸心,有可能最後演變成類似在宇宙胡亂漂流的概念(請見:你是在累積實力,或僅在宇宙漂流)。
不過宇宙移動的概念可還沒完,我在這篇還想要補充另一個概念。
職涯發展既然很像宇宙移動,那我們千萬不能變成最終只是在太空中胡亂漂流,而應該像星際大戰一樣,弄出一個噴射系統,讓我們累積能量後展開Hyperspace的超空間跳躍。
可是,要怎麼變成超空間跳躍呢? 又為何很多人明明想進入超空間卻最終變成宇宙漂流呢? 這關鍵就在於很多人忽略了「時間」還有「方向」這兩大要素。
前幾天為了宣傳新書去了趟台南。我是成大畢業的,大學加研究所在台南待了六年,很有感情,加上當天又有老同學到場聲援,不知不覺讓我想起大學時代的往事。
成大的大一學生是規定要住校的(我覺得這真是德政!),當時我們土木系的學生被分到光復校區的第二宿舍,簡稱「光二」。光二舍北邊是榕園,那棵有名的大榕樹就在那裡(國泰人壽的企業標誌)。而南面則是一座大操場,有我不少回憶:大一有段時間熱衷街舞,為了在系晚會表演,常半夜和同學在司令台上苦練翻滾(模仿當時很紅的LA BOYZ),搞得全身瘀青覺得自己真酷。但我今天想講的,則是另一段經驗:我曾在那座操場跌了個狗吃屎~連下巴都磨破的那種,更是帥到不行!
2013年有部很棒的電影叫做:Gravity(地心引力),由珊卓布拉克以及喬治克隆尼主演。 有非常震撼的一鏡到底,有非常深刻的求生意念,也有非常棒的故事情節。 不過,今天不是要談電影情節,而是想談談其中出現的「太空漫步」。
電影中喬治克隆尼有個推進器。 朝著方向調整背後的噴射口就會噴出氣體,他就能朝了氣體相反的方向滑動前進。 學過國中物理的都知道,太空中沒有空氣所以沒有阻力或是摩擦力,加上遠離地球也沒有地心引力,所以一旦開始移動,是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停下來。 當背包的燃料噴完後,漫步的方向若與想去的目的地不同時,距離可會隨著時間越拉越遠…
為何沒頭沒腦的寫了這麼一段呢?
滿多人會問我們該不該去做特定某些事情。 比方說「該不該出國唸書」、「該不該去考PMP」、「該不該再去拿個碩士或博士」、或「該不該換跑道」等。
看過我們文章一段時間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們會問當事人「長期目標是什麼」。 畢竟唯有知道長期目標的狀況下,才能評估這些選擇是否為最有效的手段。 (類似概念可以參考 困境的起點: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找到自己要什麼的五個步驟)
不過很多人雖然找到了自己的長期目標,但還是會在諸多的方法中迷失。 比方說最近有個網友就是如此。 他說他很確定想在目前的公司往上爬,可是目前進展好像有點卡住了。 覺得自己可以做的都做了,工作也很認真努力,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所以想說是不是該去考些證照或是去上MBA之類的東西。
我給他了這麼一個建議:畫里程碑。
前幾天去送洗衣服,和洗衣店老闆閒聊,她提到她妹妹最近正為換工作的事苦惱。新工作大約做了一個月,工作內容和環境與期待落差很大,很想離職。但一來擔心履歷不好看,給人不穩定的印象,同時也猶豫,如果再多做個幾個月,情況或許會好轉,畢竟老闆給的薪資還真不錯。幾周以來,心情就在這「欲走還留」間舉棋不定,十分痛苦,於是問起我的意見!
上週有個讀者趨前問我了一個問題。 這問題跟我們常常談到的「風險控制」有關。 我覺得很值得重新闡述一遍,所以把記憶中的對話還原,並分享給版上的讀者。
他問說:「兩位剛剛講了很多內容是跟創業有關。 可是若我未來沒有打算創業,但我又很認同你們提到你們對未來局勢的觀點,有沒有甚麼合適我一個上班族的策略?」
在深夜的住宅區,一位警察駕著警車沿街巡邏。他發現路燈下有黑影晃動,看起來像是個醉鬼,於是警察上前盤問:
警官:這位先生,請問你在這兒幹嘛?
醉鬼:我在找鑰匙,剛剛開門時不小心掉了。
警官:你把鑰匙掉在路燈下了?
醉鬼:不是,鑰匙掉在門口旁的樹叢裡!
警官:那你為什麼在路燈下面找呢?
醉鬼:因為這裡光線比較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