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我們往往期待合作對象是個好人。正如我習慣在開啟新專案時,會去詢問窗口的性格:「嘿,你接下來要合作的窗口人怎麼樣?」如果窗口是親切的,我就會感覺到專案前景值得期待;反之,若是知道對方「難搞、強勢」,我便會焦慮,是不是得在開頭時,就先爭取更換合作對象,或是試著表現的比對方強勢,避免被「壓落底」!
想像一下,你正準備參加一個社交聚會,可能是場派對,研討會,或開幕酒會。你稍微遲到幾分鐘,一進門卻發現賓客早已滿座,大家談笑風生,酒酣耳熱。這時候你內心立刻湧上一股焦慮,殊不知,這些看起來相互熟識的賓客,其實在幾分鐘前也才第一次見面,只不過比你早一點開始交流罷了。但就是這延遲的幾分鐘,會帶給你一種「只有自己是外人」的焦慮與疏離。
面對人生競爭賽局,前輩常以提醒「勝敗乃兵家常事」、「勝不驕,敗不餒」或「失敗為成功之母」等,這些建議往往是希望幫助失意的那方,而很少針對獲勝者面對晉升後,面對局勢人事巨變及個人心理轉折時,當事人該如何安身立命。
我一直覺得「業力引爆」這個詞簡直有夠生動,它形容的,是我們因為過往的創傷,引發一連串的痛苦、預防性策略、自我防衛、自我保護,甚至攻擊行為……然後,過往相同的愛情劇本,就在你的人生中不停重演。
有人問我,要怎麼認識異性?今天我們來談一下「認識」這件事情該怎樣做。以下指的不是陌生搭訕,而是你知道對方是誰,但他不一定知道你是誰,如果你真心想開啟一段不錯關係,我會提到該避開的,也會在裡面講到實做法。
影響力的核心,是感性而非理性。
要獲得他人的認同,唯一的出路,是從對方的感受出發,跟對方溝通。
重要的不是「我是什麼樣」,而是「你的感覺如何」。-摘自《小學問》
最近收到幾封讀者來信,剛好都提到了「想幫朋友解決人生難題」的兩難。例如,朋友跟家人處不好,為家事爭執不下;或者朋友失戀了很久,一直鬱鬱寡歡;又或是朋友面臨職涯的困境,迷失的人生方向……最後問題就轉到了我這兒啦:「Bryan,我該怎麼幫助這個朋友?」
雖然,從幼兒園課堂中,老師就強調過友情的重要,但是成為大人的我們可能早就發現:助人是美德,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可能要比想像中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