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主管跟我說,考慮到適任性,他最後決定升我同事當一個計劃的主持人,而不是我…他覺得這個計劃比較適合我同事,但我覺得,一定是因為我能力不足、他對我不滿意的關係…我覺得心情很差,甚至影響到工作,我又覺得自己如果因為這樣影響工作,不就代表我很不專業嗎?但是越想要打起精神,卻越覺得無力……」
「之前我參加了一個重要的檢定考,結果我沒有通過。知道我沒有通過的瞬間,我整個傻眼…..後來,朋友家人都來安慰我,跟我說『你已經很努力了,下次一定沒問題的,加油!』我知道,他們希望我可以趕快好起來,不要繼續沮喪下去了。我也是這麼希望,但是越希望好起來,卻越好不起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像就是這樣一直糟下去了…」
很多時候,當遇到負面情緒時,我們都希望自己不要因此一蹶不振,希望能夠振作、能夠趕快好起來,否則,會感覺自己「抗壓性很低」、「很草莓」、「很情緒化」……我們對於自己的脆弱束手無策,別人也是;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別人,我們好像都應該要「趕快好起來」,才能往前進。
所以,一旦我們好不起來,那種感覺,就好像被情緒綁架、或是掉進負面情緒的漩渦中。所以我們要學「情緒管理」;甚至,我們壓抑,讓自己的感受性變低,或是,淡化或合理化自己的痛苦:「這有什麼大不了的?比我更慘的人那麼多,這點小事我都這樣,我也太沒用了/太奇怪了/太脆弱了…..」這種混合自責的合理化/淡化自己的痛苦,可能也是我們面對負面情緒時,常使用的手段。
只是,有用嗎?
或許,剛開始是有用的。你會發現自己對情緒的感覺越來越遲鈍,越來越「堅強」;但你會發現,你對其他情緒的感知也越來越無感,包含快樂的情緒。你發現你情緒起伏越來越低,你感覺不到低潮,卻也沒什麼快樂的情緒。
因為,情緒是公平的,你不可能只封鎖某些情緒,而只想感受另一些情緒。
而,當你需要合理化、淡化某些痛苦時,或許這也表示:那痛苦令你太難以忍受,所以,如果你不合理、淡化它,你可能就撐不下去了。
在我的實務工作經驗中,我發現,就算壓抑、就算合理化或淡化那些痛苦,這些忍下來的情緒,仍然會在你沒有預料的時候,突然朝你襲來,讓人完全無法招架,覺得自己為什麼莫名其妙的憂鬱、焦慮或煩躁。然後,它會慢慢化成症狀,提醒你看到:「我在這裡。」
這就是情緒。
「情緒管理」,並非尋求壓抑或淡化這些情緒的手段。你越不喜歡情緒、越忽略或壓抑它,它就會像尋求注意的小孩,使出更多激烈的手段,讓你注意到它,無法忽略。
而且,如果你跟它相處的時間越少,對它越不熟悉,當它壓抑不住而跑出來時,你越會覺得手足無措,越會被它「綁架」,越覺得自己掙脫不出,無法控制它。
就像面對一個小孩,你越兇、越責備,你會離他越遠,越不了解他;他還小時,你或許可以控制,但等他大了,力量大了,你將無法掌控。
但是,如果你了解、接受他而不害怕,你會發現,他真的沒這麼任性、這麼可怕,而其實你們可以和平共處。
比如,前面提到的這兩個例子,事實上,遇到這種狀況,任何人都會心情不好。因為:你有多在意或多失望,就代表你曾經有多努力;那麼,這個負面情緒,不就也是對你曾經付出努力的肯定嗎?
所以,當你遇到挫折而出現負面情緒時,感覺到自己心情不好,請不用要求自己「要趕快好起來」。這時候,情緒沒被理解,以及你感覺到自己「沒辦法趕快好起來」的挫折感,會跟現在的挫折感全部融合在一起,可能還會召喚過去你沒有處理完的、類似的挫折感…….這強大的挫折感襲來,「我好糟糕、我不好、我為什麼做不到」,誰都承受不住。
因此,當你被負面情緒擊倒,別以為擊倒你的,僅是現在的這個挫折,有很多時候,你是被對自己的失望自責,以及融合了過去熟悉的挫折感,全部一起,變成了你以為的「現在」。
而當你越抵抗那些負面情緒,越不理解或接受「現在我這狀況,會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反而覺得「我怎麼可以這麼脆弱?我應該趕快好起來……」於是,你不理解自己的情緒,你就越容易對自己失望與自責,而在這種情況中,你的情緒更容易召喚那些過往的幽靈回來,成為你的「現在」。
所以,別忘記:很多時候,你想要趕快好起來,但你越這麼想,你其實越好不起來;你越抵抗情緒,情緒反而會更陷入無底深淵中。
但如果你接受「遇到這種事,自己心情不好是正常的,我就是處在情緒不好的狀況」,好好的安撫自己,反而,情緒可以就只停在現在的挫折感中,而不會召喚自責或自厭、或過去的挫折經驗,而你,只要安撫現在面對這個挫折的自己就好。
想一想,我們對於自己的好友,當他挫折沮喪時,我們並不會如此殘忍地說:「這根本沒什麼,你堅強點好嗎?」
但奇怪的是:
我們總能面不改色、對自己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
如果可以,面對負面情緒時,希望我們都能當自己的好朋友;而當情緒被理解且接受時,它給予你的回報,遠比你想像的多。
本文改編自:《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
本文轉貼自:周慕姿 臉書(原文標題:掉進負面情緒的漩渦中,該怎麼辦?--比起抵抗,你需要的是理解它)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