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是斷不開問題戀情:感情能設停損的關鍵是什麼?

為什麼我總是斷不開問題戀情:感情能設停損的關鍵是什麼?


在離婚率高居不下的時代,感情議題常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早早壯士斷腕,選擇「主動」離開;而有些人則會選擇一再隱忍、持續不快樂,即使瀕臨憂鬱症發作的邊緣,仍舊無法離開一段食之無味,棄之老實說也不可惜的關係呢?

在一段關係裡所投注的時間、感情、金錢、體力都是人生的成本。一段感情或者是婚姻破局,無論導火線為何,只要做不到盡釋前嫌,接下來的過程兩個人都不好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一種選擇,如果留在關係裡,能夠找到足以說服自己,更重要的價值,那不啻也是一個好選擇。但是對於有些人,只是自欺欺人,心底的疙瘩及陰影永遠存在,持續地讓自己悶悶不樂,糊里糊塗、相看兩相厭地過了一生。

停損,就是針對以上項目開始止血。不管對男人而言是時間,還是對女人而言是青春的那一分一秒,還是投入的金錢、關心、照顧、感情、心力……都能夠趁早收回。

秘密就在差別裡!

是否能停損的秘密,就在這兩個案例中。你可以從這兩個案例發現什麼嗎?

案例1:最近有位朋友A氣得牙癢癢地跟我抱怨,老公在外跟第三者同居,並不打算離婚,而且還表明了就是要在外頭痛快過活半年再回來,結果不出六個月,這段婚外情就宣告終結,第三者包袱款款走人。雖然老公回家了,然而對朋友而言,期間受到了諸多羞辱、委屈、憤怒及不滿無可發洩,但自己也沒打算離開這段關係。即使跟我訴苦時,那滿腔負向情緒仍是多到爆棚!

案例2:半年前心理治療時有位個案B,也是因為婚姻困擾而前來,沒想到談了三次之後結案。最近一次現身,已經相隔半年,氣色大好,精神奕奕,跟當時哭得梨花帶淚的她,判若兩人!猶記得當時主訴問題跟我朋友一樣,也是伴侶外遇,然而她當時就已經朝向主動提出離婚的準備及打算,如今還真是成功(?)恢復單身,外顯情緒跟我朋友截然不同,有些遺憾與感傷,但更多的卻是輕鬆、自在與快樂,也算是開展新生活及人生。

同樣是老公外遇,為何有人單純抱怨但維持現狀,有人卻主動離開這段關係呢?我認為「自我效能」會其中發揮的作用,值得了解。

由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可以影響一個人努力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學習、工作、感情、婚姻及人際關係……等方面。一個人認為自己的力量可以影響結果的信念,將會決定當你面對嚴峻挑戰時,潛在實力的最大發揮及可能做出的選擇。

更進一步從史密斯(Smith)和貝茲(Betz)的觀點,「社交自我效能」是一個人對於社交能力的自信心:對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從事社交層面例如開啟、建立及維繫人際關係。因為離開一段關係,也就伴隨著接下來的問題:我有沒有能力再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而找到下一個伴侶這個問題,也就扣著主動(或看起來被動)開展一段人際關係的歷程,以及這個歷程會不會成功的評估。

所以,社交自我效能高的人,面對未來即將要開展新的人際關係比較不害怕,不是只能被動接受目前的關係及困境,而是能抱持相對正向的信念。

所以,離開一段關係所必須承受的挑戰及考驗,剛好也是檢驗自我效能的方式之一。(聽起來有點悲傷與無奈~泣)。

回到前述的兩個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自我效能又是如何運作及解釋呢?朋友A自五專畢業後就進入婚姻,之後就是家庭主婦,生活區塊及人際關係網絡就是家庭、購物兩點一線的範圍,接觸對象除了老公,就是以前的同學,還有在百貨、超市逛街購物或在健身會館認識的朋友,生活圈及人際關係單純,社交自我效能相對低。

反觀心理治療的個案B,一直以來都待在職場,工作從未間斷,工作領域及項目也持續擴張,每天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進一步回顧成長過程,發現她有不少克服難關的正向經驗。無論是升學考試、求職面試、派駐外地工作、持續進修、跨領域學習,甚至連減重成功的經驗都有!

簡言之,過去的正向成功經驗,會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確信自己能跨越難關,進而付出行動。也就是「自我效能」高的人,在面對嚴苛挑戰及未知的考驗時,相信自己能發揮潛在實力,做出的選擇能帶出更多的選擇,未來更加美好,而不是陷入死胡同。用個打趣的比喻,相信結束當前的關係會更好,下一個會遇到金城武,不會是八兩金,那麼要下感情停損的決定,也就沒這麼困難了!

如何提升自我效能
1.  累積成功經驗:從小事開始
自己的成功經驗永遠是最直接並強力的佐證。就像如果你曾經完成全馬,那麼下一場半馬對你而言,絕對不會感到困難,也能對完賽充滿信心。從小地方、小任務開始,透過持續練習,累積成功的正向經驗,自身能力的進步,也會回過頭來提升自我效能感。

2. 慎選人際網絡:替代性經驗及他人評價
觀察周遭他人的替代性經驗,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例如看到隔壁桌的同事每天下班都能慢跑五公里,沒道理工作量相近的我會做不到!然而要小心的一點是,如果同事慢跑只持續了兩周,恐怕也會減低自我效能感,因為看到他失敗,也彷彿自己會失敗。

此外,他人的鼓勵、評價及回饋,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所以請「有意識」地與見不得人家好的人保持距離,主動接近溫暖友善,能夠激勵他人的前輩、朋友或同事。阿德勒曾經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煩惱。但下一句則是,所有的喜悅也是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你有閱讀完「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的話……)。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關係品質的好壞都是左右了你這一生是否快樂的重要變項。那麼你還不深思嗎?無論選擇離開或留下,找到這段關係中,你最重視的價值,或者透過自我效能的鍛鍊,為你的感情及人生勇敢而努力,祝福你!

更多好文章詳見 
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洪培芸 Matilda Hung

臨床心理師。在工作中看盡千帆,希望藉由分享人生故事,幫助所有人將生命目標扎得更深。中原大學心理所臨床心理碩士,現為「養心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也是桃園市特殊教育團隊特約心理師、新北市衛生所駐點心理師。擅長以同理心建立關係,提供情緒支持,理性剖析人生各個轉變階段,以及感情關係困境中的心理及性格因素。養心心理治療所 (02)892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