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早安,我有問題想求救您,我苦惱好久
想不出該怎麼做比較好,我需要您的建議,老師有空可以給我建議嗎?謝謝您。
我和男友交往ㄧ年半,我爸媽急著要我跟他結婚,但男友目前不想結,他說他還需要ㄧ些時間(他不知道要多久,我問他他也沒計畫),他也知道我爸媽在催婚,他有表示他想跟我組家庭,我們相處上合的來。
我也沒有想跟他分手,我也想跟他結婚,但我的壓力來自我爸媽,我媽甚至還說要我再去另外找趕快結婚的對象(我好無言)
這情況下我該怎麼辦?要等他嗎?我跟我男友都是33歲。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力。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寫作是一個磨練自己思考圓融度的方法。
不過,我陸續發現,這建議對一些人而言可能還太進階了。 因為要有能力寫作,你得先具備自己的觀點。 而要具備自己的觀點,你得具備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 但對部分人而言,換位思考似乎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這兩年我就在觀察,到底為何有人做不到換位思考? 又到底有沒有機會讓他們有練習培養基礎邏輯思考力的機會呢?
最近有個朋友來跟我聊到理財的一些問題,其中一個話題是關於記帳。
因為聊了覺得有意思,所以寫下來分享給大家看。
我先說結論:我自己其實大概有十年沒在記帳了。 雖然剛出社會的頭兩年,我有在嘗試記帳。 但後來隨著年長,以及理財觀念的改變,我開始停止記帳。
停止記帳這恐怕跟很多入門理財書的概念非常牴觸,所以我這篇就打算要解釋一下原因。
一個我常常被學生族群問到的問題是:「Joe,有沒有甚麼好方法可以分辨甚麼公司比較好? 怎麼知道我目前的老闆值不值得跟?」
如果你已經出社會一段時間了,那這問題我覺得未必有標準答案。 但如果你才畢業、找第一份工作,那我倒有幾個個人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我在TEDxFJU【為何我們不該追求愛情】這場演講中有提到「不追不求」的概念。 演講視訊在主辦單位上線後,也常常有聽眾寫信給我詢問細節。 我發現一個很多人看完這場演講後的誤解,是以為所謂「不追不求」就是不能主動接觸任何人,只能等別人來接觸自己。
但這其實是誤會了。
我們看電視當然不能純粹只是獲得療癒,總要從中學到一些戀愛上的啟發。我想提幾個看過這部片的朋友都該從中體會的幾件事情。(因有雷,建議看過劇的再繼續閱讀)
之前有收到這麼一個網友的提問。 她是一個已婚的媽媽,但因為跟丈夫相處多年始終都有些根深蒂固難解的問題,家裡氣氛非常非常差,兩人常常冷戰甚至熱戰(打起來那種),所以一直在思考是否該離婚。 可是猶豫的點,在於兩人已經有小孩了。 所以一方面擔心離婚會不會對小孩造成甚麼影響;但另一方面,若要繼續待在這不對勁的婚姻中,自己又必須持續忍耐甚至煎熬。
所以「是不是應該為了小孩持續忍耐?」,她跑來想問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