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講座結束之後,我收到幾位聽眾朋友的來信,當中有位問到是否該繼續留在A產業奮鬥,或是和朋友一樣轉到B產業。我覺得這是個很重要,也常被人問到的話題,今天就來聊聊產業抉擇這檔事兒吧!
2000年前後,台灣股市破萬點,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則新聞是某間證券公司連掃地的阿桑都領了18個月的年終獎金。另外就是晶圓代工業,當時也常聽到台積聯電的工程師年收入200萬起跳之類的新聞,後來則是聯發科、還有不久前的宏達電,他們提供的薪水和光環都令人口水直流。雖然我常在文章裡強調天賦熱情的重要,但我也不諱言,身處當紅的產業確實會帶來很棒的回報。於是有些朋友在職場上採行著類似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策略,這裡沒草了,水乾了,就趕緊換個水草豐盛的地方。據說美國Microsoft的員工在茶水間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你何時要去Google(或者換成Apple、Facebook等等)。
上述這個策略本身很不錯,但當事人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還記得那篇【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二):迎接工匠與行腳商人的時代】嗎?如果你能像古時候的工匠一樣有能力獨立解決特別的問題,或者像行腳商人對於特定族群的需求能有效的掌握,那麼逐水草而居的策略很適合你,因為你不需要依附特定的組織,反倒很多公司都需要你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能遊走於多間當紅企業的超級上班族,多半是具備研發能力的高階技術人員、設計師,或者某個市場的業務、行銷高手這類。想當個富裕的遊牧民族,得先有足夠的羊群(個人技能或人脈)才行。
所以,「選擇那個產業最好」到頭來,答案還是在自己身上。不管進入哪個產業,有沒有辦法在35歲或者40歲之前獨當一面,成為不需要依靠特定組織才能運作的個體,比預測哪個產業會賺大錢要重要得多。我的論點如下:
1. 當紅產業很難預測
像王雪紅、郭台銘這樣的財力雄厚、叱吒風雲的企業家,縱使他們的歷練眼界遠高於常人,都還是會把資金押注在數個不同的產業,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看不準。我們局外人看到宏達電、富士康的成功以為是理所當然,但其實只是他們眾多投資中的一項罷了。有錢人可以廣泛押注,而且用的是銀行或投資人的錢,但我們一般人投注的可是自己唯一的人生。只憑感覺或是媒體的分析就跳入一個「未來似乎會賺大錢」的產業,是不是有點好傻好天真呢?
2. 當紅往往是暫時的
產業是瞬息萬變的,而且當紅產業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PC產業算是走了20多年的榮景,你看看現在的智慧手機吧!從劃時代的iPhone第一代到現在功能強大卻不到萬元的小米機才幾年?連平板電腦也快要人手一台了。如果一個大學生「看準」了某個產業的前景決定主修科系,等到他畢業也差不多是那個產業走下坡的時候了。用慢速的弓箭(專業養成)來射擊快速的子彈(產業變遷)你覺得命中率會高嗎?
3. 產業前景與個人發展未必連動
這問題要分兩方面來說。首先,某些產業確實很夯,但台灣僅位於整個供應鏈的末端,並未掌控關鍵技術,所以縱使產業當紅,利潤卻有限,像是某些太陽能與LED公司便是如此。另外一種狀況,是產業本身已經夕陽西下,但有技術的個人反倒鹹魚翻身。像是核能專長的人,目前在很多逐步廢核的國家反倒成為當紅炸子雞,就算明天全球所有國家都決定廢核,恐怕未來數十年也需要他們的專業才能讓核電廠安全除役。而採礦煉油的專業也有類似的情形,替代能源很夯沒錯,但真正賺到大錢的反倒是這些Old School的專業。
所以面對產業的抉擇,到底該怎麼做決策?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們就索性把產業當成心儀的對象,並且以結婚為前提進行思考吧!
1. 有感覺比外貌佳更重要
純粹以青春美貌來選老婆會有幾個問題:一、美貌會消逝,二、久了會膩,三、永遠有更年輕貌美的。同樣地,選擇行業時金錢固然重要,但「意義」才能讓人持久並追求卓越。對於從事汽車產業的人來說,研發出更環保的交通工具、提供人類更便捷安全的移動方式、或純粹覺得汽車真是很酷,都要比單純想賺份薪水的人能做得更長久也更開心。長久和開心非常重要,因為只要做得夠久,就算冷門的產業也可能有當紅的一天,而你便有機會剛好站在浪頭。至於開心,就算當紅的一天沒真的到來,至少你每天都有收穫,所以應該沒差!XD
2. 你的優點是否是對方在意的特質
你是個斯文知性的文藝青年,但對方欣賞的卻是熱血好動的陽光男孩,恐怕也難擦出火花。我認為每個產業都有其核心價值,有些產業強調創新與技術,具有類似特質與專業的人自然容易成為公司的中堅份子;有些產業強調管理與效率,前述那些擅長創新的人或許就不容易100%發揮所長,反倒善於建立制度與管理效能的人較容易受到重用。有些時候,找到自己善於發揮的環境比一味地埋頭苦幹要重要!
3. 要看對方周圍是甚麼樣的人
交友圈子往往能反映出個人,所謂物以類聚就是這個意思。假如你是個崇尚大自然的人,而你看中的女生總是和夜店玩咖在一起,那麼你或許該多想想彼此是否適合。每個產業都有各自的特色,會待下來的人也往往具備近似的特質。醫生、老師、工程師各自具備該群體特有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和你個人的Tone調是否相符也是思考的重點。我在生活講座中提到過,尋找自己的「族人」是發掘自我很重要的一環,工作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你每天遇到的人基本上構成了你的生活,別忽略的他們的重要性。
「該待在哪個產業比較好」這類問題真的不容易用ABC的單選題方式來回答,對產業做些分析和預測是OK的,但更關鍵的還是從自己出發,掌握自己的特質與強項,才能獲得長期的效益。老話一句,了解自己最重要,就像要是有人問我「郭雪芙、李毓芬、和宋米秦我該選哪一個」時,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建議他:你該去照照鏡子先!
本文已授權城邦出版社,收錄於【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城邦聯繫。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