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說:「不要帶著空白的大腦上戰場!」以職場英文來舉例,職場根本是叢林生存戰,新兵如你,在職場想要說好英文,就要先建好「彈藥庫」,也就是「語言資料庫」,把「工作領域的常用字、片語和句子」先收集起來,才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但是,英文的資料那麼多,如山高如海深,我該從何建立起我的資料庫呢?今天喬伊老師就要教你,如何在四個步驟內,將自己的彈藥庫強大起來!
像我在企業的客戶要開會、簡報、接待的市場都不同,有人專門負責歐美市場,有人則是常要跟公司內部的德籍主管或法籍同仁溝通。這時一定要排出聽懂的「優先順序」,可以從事情的輕重緩急,或是關鍵決策者,來決定要先聽懂誰的英文腔調。舉例來說,科技業和新創團隊的學員最常告訴我遇到「印度腔」的英文很頭痛,這時可以按三個步驟來練習。
這些年無論是輔導或是授課,近距離觀察到好幾千名的「大人」學習語言的心路歷程,發現他們都有個共通問題:害怕別人眼光而無法自在說英文。這裡的「別人」指的不止是外國人,也包含了親朋好友所有周遭的人。我曾私下跟同學說「在台灣,只有夠反骨的人才有辦法學會說英文。因為他的焦點都在自己!」在代工起家的國家長大的人,早已習慣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說什麼,卻忘了自己也該有自己的樣子。
多年的業界工作跟授課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寫好一封 Email 比做簡報還難!就算說錯話或說不好都還能透過「聽眾」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判斷要重新補充或解釋,但如果是在 Email 上說錯話或是忽略了溝通的眉角和禮儀,輕則已讀不回,重則掉入黑洞從此活在異次元空間。今天喬伊就要告訴你,五大商務EMAIL的錯誤用法!
英文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再加上職場的體驗常與學校教的大相逕庭,許多上班族在應用上常會遇到各式問題,如何在百忙中問對問題是個大學問。在此分享三個「問問題」的階段思維和做法,幫助詢問者及建議者加速溝通及解決問題。職場也適用喔!
現代人習慣隔著螢幕溝通,不但有時間思考,也不用擔心沒話題會尷尬;但職場上的溝通,舉凡會議、簡報、打電話、銷售、參展、交際等,對話都是即時進行(real-time)不能刪掉重來,這時,如果聽眾又是個外國人呢?
上週有位學員送親手做的月餅到辦公室,漂亮的外盒還附上一封簡短的信,信的開頭寫著 「Dear Joe, Bryan 和公司團隊」,結果引起同事間熱烈討論到底寫 Email 可不可以用 Dear 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