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思考

正確的問問題,才能得到好答案

常常有朋友會來找我問問題,無論是網聚時、版上發問、甚至平常都會碰到。 不過我發現,很多朋友雖然心裡很困擾,但其實不太知道該如何提問。 很多時候,問題聽了半天我聽不懂。 不然就是問題的廣度太大、發散到讓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再不然,也有些問題提的不太負責任,讓我這個被問的人不禁有股衝動想反問:「到底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啊?」 :P 但我也理解,大部分人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單純他們就沒想這麼多(我猜,一般會習慣想很多的人,可能根本也不會碰到需要來問問題的狀況)。 所以我想,或許該幫大家整理一下「如何問問題這件事」。

技巧重要,心態更關鍵:解決問題與擺脫困境的五個態度

不管是生活、求學、工作、與愛情,我們都難免遇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問題就像遊戲關卡,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總之解決了,我們可以賺取經驗值邁向下一關,要是解不開,則坐困愁城。小則心情不爽,大則面臨沒學校可念、沒薪水可領、或是沒老婆可抱的窘境!這幾年「問題解決」也算是一門顯學吧,可惜人生畢竟和遊戲不同,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攻略本,更不能隨便改機破解,這類問題解決的書我也翻過幾本,多半是由「系統化思考」出發,強調要先定義問題、然後蒐集資料、擬定假設、然後驗證解決方案之類的。論點本身很有道理沒錯,不過你會發現,製造問題的那個人自己是絕不會看這類書滴!而真正試圖解決問題,並

聰明的才看得到?

各位有教長輩用電腦的經驗嗎? 我自己的工作之一就是教軟體,平時也自認表達和耐心還及格,但說真的,教老人家用電腦真的很那個,尤其是突然一通電話緊張地說「某某按鈕不見了」,而你必須隔著電話試圖了解問題。我認為,在技術上的難度跟心靈上的壓力跟搶救無法進入的核電廠是同個級次的。乾脆跟各位分享一段我跟我媽的電話對談好了。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

最近身旁的朋友出現了一點生活小風波,追根究柢,都跟「錢」有關。可能是旁觀者清吧,他們遇到的問題在我看來,解答都非常明顯,但當事人卻苦惱了好一陣子。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我自己「用錢的方式」,希望各位批評指教,因為我很想知道是我自己的用錢觀念是否經得起考驗。

為何也該學習著用資方的觀點看世界?

這篇文章其實是去年寫了一半擱置下來的文章。 不過在前幾天看了Bryan新的那篇:要收穫,就別灌溉雜草後,讓我突然又想起來了這篇,並興起了想把它寫完的念頭。 只是這篇文章的起點說起來就曲折了。 最早的緣起是因為在去年初曾轉貼了一篇文章名叫:(轉貼) 如何成為傑出的工程師。 轉貼的原因在於覺得內容還滿棒的,看完想說一般老闆應該都會重視這些特質,所以推薦給大家看。 但文章貼上後,出現了一篇留言。 留言者批評我說:「轉貼這類文章完全從老闆觀點看事情,悖離人性而且不切實際」。 他認為認真苦幹的最後只會被幹掉罷了。 當下我其實有點愣住了。 並從那天後思考這問題了

一趟計程車,一段小故事

之前在美國養車的花費和麻煩把我嚇到了,所以回台灣後我和老婆決定不買車,也因此多了不少搭計程車的機會。坐計程車最有意思的事,莫過於聽運將先生「講古」。在很卡通的鮮黃色車子裡,窗外的街景一幕幕滑過,運將先生掌著舵,凝視前方,將故事娓娓道來。搭小黃真的挺像大人的故事屋,尤其是主持人像排練過一般,不疾不徐,讓故事總是在到達的前一刻畫下句點。先生,總共180,東西別忘了拿,謝謝!

專業是耕耘出來的產物,而不是別人賦予的頭銜

這篇或許算是「人生是一場持續的交易 - 如何正確地交換,決定你我的成就」那篇的延續。 上週末在家又看了一次蝙蝠俠-黑暗騎士。 看到幕後花絮時,倒是有些感觸。 幕後花絮其中幾段談的都是劇組人員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 其中一段說到,電影中幾乎的飛車追逐場景都是在芝加哥的市區拍攝。 可是市區不可能讓你把校車撞入大樓、不可能讓你用蝙蝠車把聯結車頂上高架橋爆破、更不可能讓你把蝙蝠車撞破橋墩並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