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其實是去年寫了一半擱置下來的文章。 不過在前幾天看了Bryan新的那篇:要收穫,就別灌溉雜草後,讓我突然又想起來了這篇,並興起了想把它寫完的念頭。
只是這篇文章的起點說起來就曲折了。 最早的緣起是因為在去年初曾轉貼了一篇文章名叫:(轉貼) 如何成為傑出的工程師。 轉貼的原因在於覺得內容還滿棒的,看完想說一般老闆應該都會重視這些特質,所以推薦給大家看。 但文章貼上後,出現了一篇留言。 留言者批評我說:「轉貼這類文章完全從老闆觀點看事情,悖離人性而且不切實際」。 他認為認真苦幹的最後只會被幹掉罷了。
當下我其實有點愣住了。 並從那天後思考這問題了好久。
後來寫了個文章大綱,但又怕這議題很有爭議性,所以大綱列完後就擱筆沒寫了。 不過看到Bryan那篇談到「憤世嫉俗」這件事,我又突然有點動力想把這篇寫出來。 雖然很可能會有人還是不理解我的觀點,但若能多讓一兩個人轉變思緒,或許也不是件壞事。
---------------
我先說,我不否認,我很多文章的內容確實是從資方的觀點出發。 比方說做甚麼比較容易被老闆看到(如工程師那篇),或是為何要學專案管理、如何寫履歷,或是甚麼樣的行為是CP值最小的人生路 (如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特別寫給還在學的讀者看)那篇)。
我之所以從這觀點切入,在於我覺得不管任何時代,成功與出頭的契機必然是得從資方或是掌權者的觀點來思考事情。 漁獵時代,部落重視食物取得的能力,你想掌權你該去學狩獵與追蹤之術。 戰國時代,諸侯重視能攻城掠地者,所以要有成就的該去學兵法與武技。 科舉選才時,你該去念皇帝希望你讀的書本與典籍。 至於現在的職場環境中,你若有辦法很快的掌握工作全貌、預警告知、或讓自己的行動先於老闆思維之前,你就容易被老闆所看到。
換言之,無論是現代要在職場上成功,或是八百年前要在官場上出頭,其中論斷我們的,本來就是掌權者。 若不從掌權者的角度看事情,又如何能真正做出被認同的事情呢?
再來,以資方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或是調整做法,就代表「悖離人性或不切實際」嗎? 這點我也一樣有不同的觀點。
我與Bryan對於人生的價值觀始終界定在「交換」兩個字上面。 像在專案管理領域上,如何交換是個關鍵;而人生管理中,交換一樣扮演重要的角色。 「交換」講的簡單些,就是當你知道自己要甚麼後,拿自己有的去換自己沒有的。
但大部分人主導行為的觀點在於「恐懼感」。 當人從恐懼感出發,對於交換的重點通常就放錯重點了,他們會試圖「拿自己最不怕失去的,去換自己最渴望的。」 但不怕失去的,通常不是最有價值的,也通常不能達到最大的槓桿效益。
再來,放任恐懼感主導時,我們的決策往往會遵循兩個思維判斷標準 :
- 穩定感的追求
- 風險抗拒心
「穩定感的追求」會讓我們不敢冒險,而「風險抗拒心」會讓我們試圖避免離開熟悉的安適區,更害怕任何變動(其實是同一件事)。 但這剛好跟一般資本家或創業家的性格完全違背 → 他們承受風險,並藉此賭注在未知上;他們得不斷說服自己遠離安適區,嘗試從沒做過的新東西,以避免被市場淘汰。 所以既然大家分屬兩個世界,那很巧的,大部分老闆剛好就不太會注意到另一個世界的人。 怎麼辦? 說起來也不難,要不就是找個有著同樣世界觀的老闆(但追求穩定感的老闆,很可能也不賺錢就是),或是試著讓自己轉變。
以(轉貼) 如何成為傑出的工程師那篇文章內容來看,整篇文章並沒有要人逢迎拍馬或是做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大部分著重的是要人分享知識,幫助同儕,建立規範,以便讓老闆注意到自己。 這樣的內容會被批評「違反人性」,其實我也不是不能理解。 因為職場上,我看到很多人因害怕自己被取代,不但不做這些事情,反而反其道而行 → 努力保護自己的工作內容,拒絕透露給別人知道,更別說幫助別人或是主動培養自己位置的接班人。
結果老闆或許不敢動這群人,但也肯定不敢升他們(這概念可以參考這篇 升職的條件)。 久而久之,就成為重要但不突出的一群。 而這樣的族群也自然會產生一些抱怨。 會抱怨自己怎麼做了好多年,可是始終不受肯定與重視呢。 每次會覺得老闆升別人是沒眼光,老闆培養別人一定是對方逢迎拍馬或是有甚麼特殊關係。 然後越覺得世界不公平,也越用放大鏡來談論不公平這件事。
但我一直的偏見是這樣的: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這是大自然的本質。 每個人有高矮美醜,有聰明與愚笨,有力量強大與弱小,先天上就是充滿不平等的。 你我無法憑一己之力去扭轉,就算勉強嘗試很可能也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
但別誤會我,我說世界本質是不公平的,並不是鼓勵你去作奸犯科、燒殺擄掠、或欺侮弱小。 相反的,我是覺得,如果一個人真有心要去改變世界,與其只是狗吠火車,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變成能控制火車往哪走的人。
怎麼變? 世間事都有所謂「勢」的流動,背後也有對應的遊戲規則。 若是我們想辦法了解那遊戲規則,照著方向走,並在遊戲中勝利,最後自然能成為有辦法改變遊戲規則的人。 換言之,順著遊戲的「勢」走,才能轉換並站在另一端;這絕對比每天抱怨、哀嚎、憎怒全世界來的有意義、也有意思的多。
我自己曾有段時間在BBS的理財版當版主。 當時就常常看到很多人會說:「有錢人成功都是因為官商勾結、炒房地產、是內線交易」,「有錢人都是些奸詐狡猾的人,作股票真正賺錢的都是炒作的黑手」,「外資聯合法人坑殺散戶」然後就是一大段不齒或是批評的文章。 有意思的是,同一批人罵完又會若無其事的加入別的文章討論基本面、詢問明牌、猜測經濟走勢。
我每次看到這類文章就覺得很奇怪。 如果發言者真心相信這遊戲的本質就是走後門、不公平、與剝削,為何還要留在場中呢? 為何不離開市場,好好工作、認真過活就算了呢?
回到職場上。 如Bryan文中所提到,明明來學專案管理,又覺得專案成功跟管理無關的我也碰到很多次。 有人甚至更是極端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 他們覺得「職場成功者都是逢迎拍馬」;覺得「商場成功的都是利益輸送」;覺得「腳踏實地不可能成功」;覺得「認真踏實不會被賞識」;也覺得「專案經理就是一輩子打雜」。
我雖然每次都笑而不答,但心裡總會想說:「如果這真的是你相信的世界觀,你為何還要待在裡面不出去呢?」
如果有人真的相信努力是沒用的,那要不就是該換個全然不同的環境來自我實現,要不就該跳出來做革命份子 → 不管是要打倒資本主義,或是創造某種出世的環境,或是成立某種專業社團來改造風氣,不都可以嗎? 這樣不是才會讓自己過得更快樂嗎?
為何是一邊抱怨,卻又一邊默默的繼續待在一個自己不認同的環境中努力? 嘴裡嚷嚷的說升遷的人都是逢迎拍馬之輩,一面又抱持著自己努力加班能被注意的幻想? 一面假設全世界的PM都只是打雜打嘴砲,一面又來想考個PMP改善自己薪資與環境?
這不是很矛盾嗎?
而每次這類矛盾的行為,總讓我不解與困惑。
後來某一天,我才終於想透。 所謂「憤世嫉俗」,或許根本不是一種正義感外露的表現? 相反的,完全只是一種膽小與逃避的表現?
抱怨不公、批評不義,卻又不願意認清大勢、順勢而為,說穿了,那不就只是因為自己不想改變,又希望「把責任外部化」的心情而已嗎? 當一個人看著別人成功,眼下嫉妒、心下憤怒,又不想責備自己;最輕鬆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那不是我的問題喔! 是別人走了不正義的捷徑罷了。」
但真是如此嗎?
或許有些人成功是靠捷徑,靠著不正義的方法,靠家世內線或政治力,但所有人都是如此嗎? 整個世間的遊戲規則都不對嗎? 資方所期待的價值觀都代表邪惡與剝削嗎?
資方或許期待看到你對於工作的投入與熱誠,也或許希望你願意先多投入一些(如自主學習、想遠一些、建立規則、培養新人等),但這難道是甚麼罪大惡極的東西嗎? 把這些汙名化了,罪惡化了,打成牛鬼蛇神,到底對個人有甚麼幫助呢?
是,我同意! 這樣想絕對能讓自己很安適、很舒服、覺得自己都不用對自身的失敗負責任。 反正窮困都是社會不義、老天不公、是父母沒留錢財、是世人沒眼光的緣故。 但這樣不就是純粹的逃避問題了嗎? 這樣逃避又有甚麼意義呢? 除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把責任撇清外,又得到甚麼呢?
最後窮還不是自己窮?失敗還不是自己失敗?
到頭來 到底有甚麼好的?
我真心的期望大家,也在此鼓勵對於人生有所抱怨的人應該盡量讓自己轉個念。
別人的幸運、家世、背景或許都是他們成功的加速器。 但檯面上那些能維持成功一段時間的人,其實絕對是有本事的。 當然,我這樣講或許很虛,因為我自己還稱不上有任何成功。 所以你絕對可以懷疑我。 但我得說,就算是小成功,如要經營一個能讓大家常來的部落格,光要維持每幾天就寫篇文章貼出去,這其實就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了。
而要「維持」其他程度的成功,其實必然更難。 讓我們大家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能每天寫日記? 有多少人能為了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承擔風險、投入極度的心力與時間? 若一個人連這種程度的事情都無法堅持時,更何況要維持在頂峰屹立不墜呢? 這其實才是最「違反人性」,但也是往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東西。想想,當別人有能力違反人性時,那其實就註定他與我的差異了…
所以,當我們眼睛看著別人缺點時,最好也同樣試著找出他們的優點。 讓自己保持客觀,丟掉所謂的憤世嫉俗,我們才真的能不斷自我超越。
最後,如果人不是打算要對抗遊戲而是想要順勢而為時,世界上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資方觀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