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職場小人

談職場小人

記得多年前和大學同學去逛夜市,晃到一家專賣飾品的攤位,幾個人興味盎然試戴起各式各樣的戒指來,反正好玩嘛,我也試戴了幾只,卻都套不進我的手指。「奇怪,我手指有那麼粗嗎?」「笨!那是尾戒,要戴在小指頭上的啦!」那時候我才第一次聽說,原來「魔戒」的傳說是真的,只是它並不是讓人長生不老,而是讓戒指的主人形成一層「防小人」的結界。後來我開始注意周遭人的小指頭,果然,戴尾戒的人不能說很多,但卻也不難發現。可見呢,「小人」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就孔老夫子的觀點來說,「小人」就是「君子」的反面,像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還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些,都是老夫子帶給大家的千古明訓,事實上,論語書中「小人」這個詞就被提到過24次之多,可見「小人」自古以來就是普遍性的問題,讓現在的炎黃子孫,既使不在課堂讀論語,也還要去夜市買尾戒;春秋以來,千年的歲月過去,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已經很少聽到「某某人是個君子」這樣的說法,卻還是常常聽到「某某人是個小人」的抱怨。今天,我想把範圍縮小一些,不談什麼道德教化和民族大義,只想聊聊職場上,或者說辦公室裡,我們身邊可能遇到的「小人危機」。

我想我運氣還算不錯,多年來在職場上只有一兩次讓我產生那種「此地有小人」的感覺。但偶而會聽同事或同學抱怨這類的事情。這些來抱怨的人,通常都會把事件的細節和對方如何GY交代地異常詳細,而且唱作俱佳、聲淚俱下。身為朋友的我,除了專心傾聽,偶而也得「同仇敵愾」一番,以延續我們的友誼。這些年來,我彙集了自己和他人的經驗,把「職場小人」的行為模式整理成以下幾四點:

1. 小人畏光

小人一定都是「來陰的」。在辦公室裡,那種會當面跟你嗆聲,會議上跟你唱反調,或是無時不想要超越你的人,其實都「不是」我們所說的小人。你頂多稱他們是敵人或對手,因為他們對你的態度和立場都是亮在檯面上的,如果你是個正面思考的人,這些敵手說不定還是刺激你進步的「貴人」也說不定。而小人之所以可惡,就在於他們表面上往往笑臉迎人跟你稱兄道弟,然後在你轉頭不注意的時候,往你背後插一刀。小人不喜歡正面對決,因為他們不具備與人敵對所需要的心理強度,和你親近,讓你放鬆,才能營造出自由使壞的黑暗空間。所以不管是國家或是企業的領導者,如果只愛聽好話,而厭惡批評者,等於在創造一個讓小人滋生的環境。

2. 小人逐臭

這可說是職場小人最難理解的地方。以打麻將來比方,有種人的策略是把全副心力放在最有機會贏的那個玩家,想盡辦法破壞別人,不讓那個人胡牌,自己有沒有湊到好的對子反倒次要,重點是絕對要把第一名的贏家給拉下馬來。職場小人會把團體中能力強的人視為首要目標,他們並不想憑實力獲勝,那樣太累太麻煩,但只要把這些出鋒頭的人搞爛鬥臭,讓他們被大眾唾棄,小人自然有獲取利益的空間。群眾是盲目的,而且嫉妒是人的天性,在職場中有能力出眾,少年有成的人往往成為小人的目標,而且不知情的人們也常常一起撻伐,不自覺地成為小人的幫凶。

3. 小人纏人

職場小人下手的目標永遠是另一個「人」,而不會直接對他們垂涎的利益下手。新聞中那些盜用公款或貪汙瀆職的人,他們的行為證實他們是有道德缺陷的「壞人」,而不能因此說他們是「小人」。因為這些嫌犯的目標是金錢,他們下手的目標也是金錢本身,雖然手段不法不義,但至少他們也把個人的自由當做賭注。被抓到了便接受法律制裁,過程中就算波及旁人,也不是他們的本意。但職場的小人卻常透過謠言、背後說壞話等伎倆來對付另一個(群)人,以間接獲得自己的利益。小人通常不違法,不違紀,雙手乾乾淨淨,要抓到他們的把柄很難,但他們造成的損害甚至能把整個組織都崩解掉,這不是比喻,而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4. 小人嗜血

這是我覺得小人最「專業」的一點。當發現自己被職場小人陷害後,一般人常見的反應是氣急敗壞地找小人攤牌,或者,忿忿不平地跑去找老闆,急切證明自己的清白,並且說明一切都是受到奸人所害。但是這樣的作法,卻往往把自己陷入更危險的處境。這類職場小人,對於你的憤恨情緒,通常早已做好準備。就像細菌一樣,你把事件的溫度提得越高,他們的活力越是旺盛。而深陷謠言流沙中的你,越是張牙舞爪,沉得是越快越深!你的面紅耳赤,據理力爭,說不定還被他們說成事跡敗露、惱羞成怒。除非你願意降低自己的格調,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小人之術破小人之計,否則很難抵禦。

上面四項小人的特色(好像描述小強也適用XD),使得對付小人成為非常艱難的任務,除了把自己也變成小人互相耍賤外,似乎很難達到效果,但那樣的代價也未免太高,非君子所為也。那麼,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自保和對抗呢?

戰國時代的策士張儀,以「連橫」策略與蘇秦的「合縱」抗衡。張儀這人是個十足的功利主義者,在戰國策《張儀又惡陳軫於秦王》這段故事中,他成為背地裡中傷陳軫(也是著名策士,擔任秦國大臣)的職場小人。這個故事中陳軫的應對方式確實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話說張儀有次跑到秦王面前嚼耳根子說:「老大,你看陳軫這傢伙常在秦、楚兩國之間趴趴走。楚國對我們秦國並不怎麼友好,但楚王卻對陳軫個人非常nice,可見陳軫必然是為了撈油水或是某種陰謀才去楚國,根本不是為了老大您。依我看他遲早要背叛秦國而投入楚國的懷抱,請大王務必明察。」秦王聽了便召陳軫到前詢問:「有人說你要背叛秦而投向楚國懷抱,關於這點你怎麼看?」陳軫不慌不忙,不但不否認,還對秦王說:「是,確實有這回事!」秦王大怒,就說:「所以張儀告訴寡人的是真的囉?」陳軫竟然回答:「豈止張儀知道,街上隨便一個路人甲都知道此事!」陳軫趁秦王還沒暴走就接著說:「孝己(戰國時代知名的孝子)這個人非常孝順,所以天下父母都希望孝己是自己的兒子。伍子胥忠肝義膽,所以天下君王都希望伍子胥是自己的大臣。如果一位奴僕被賣出,卻立刻被同村的人買下,表示這奴僕的口碑不錯,必定是位好僕役。同樣的,若是一位女子被丈夫休掉,但卻被同村的人娶回,可證明她是位好妻子。今天我陳軫,如果是個不忠不義的臣子,楚王又怎麼會邀我做他的大臣呢?我是這樣地對秦國忠心耿耿,卻即將被您遺棄,被您放逐,我不去楚國又能去哪裡呢?」秦王聽了非常感動,就把陳軫挽留下來,張儀的誹謗也因此無法得逞。

陳軫在對秦王的對話中,並沒有因為自己被「抹黑」而極力辯白,更沒有辱罵「張儀」這個小人。他反倒順著秦王的話,先承認他與楚王的接觸,讓秦王一方面震驚,卻也十分好奇地想聽他的理由。然後陳軫再用一些巧妙的比喻,簡單卻很有說服力地證明自己的忠誠。到了結尾,也不忘「裝無辜」一下:如果道理這麼明白,大王您還是對我不諒解,那我也只好默默離開了。如果陳軫當時在秦王面前是氣急敗壞的模樣,一下對天發毒誓,一下又要跟造謠者對質,我想反倒更會被張儀「借力打力」,讓秦王的疑心更加提高。附帶一提,你有沒有注意到,「張儀」這兩個字是秦王自己說出口的,假設陳軫事先不確定誰是背後的小人,這會兒倒是從秦王的口中套出來了,真的很高招!

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中有一篇「歷史的暗角」,對中國歷史上的「小人」有非常精采的分析。我在當兵時曾受小人所擾,剛好讀到這篇文章,覺得精神一振!文章的命題也很精妙,余先生把小人的所作所為比喻成光亮背後的「陰影」。有句話說:「光亮才能造成陰影,黑暗不能」,所以當你在職場為小人所苦,很可能是因為你的表現亮眼,散發出光亮造成的副作用(所以應該好好慶祝一下?!)。那麼到底要怎麼消除這樣的副作用?陳軫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面對陰影,我們應該更加強我們自己的光明面,並且用不同的角度來照射暗影,而不該委身其中,與小人在暗巷搏鬥。

希望這篇能釋放小指(摘尾戒),收起你的食指(少指責),還有藏好你的中指(別法克),倒是可以常豎起大拇指,多給周圍的人一些「讚」,說不定小人都會自動「轉大人」。

想對職場人際關係有更深層的掌握,別忘了這門大人學經典課程:

A101職場大人學:職場人際關係與優勢策略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