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跟女生互動上最容易犯的錯,就是說教。我這篇聊的,是甚麼句型會被當成說教,以及為什麼「說教」會對你的戀情、聊天、拉近關係有害。
我在剛創業的時候,曾經非常熱衷於一套專案管理方法叫做 CCPM 。有很長一段時間,CCPM 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套專案管理方法論。可是在現實中,我卻很少看到 CCPM 的成功案例,這曾經讓我覺得非常可惜。為什麼學理上幾乎無懈可擊的方法,執行起來失敗率這麼高呢?
我在【戀愛大人學】上課時會聊到一個概念。就是男生通常都有自信心不足的課題。也因此,我通常都會建議女生在選擇交往對象時,請無論如何都請盡量要找自信強的男生。你說,我怎麼知道男生自信強?他工作強、社會地位高、手上有錢、開好車就是嗎?
關於求職的選擇,常有讀者詢問若兩份工作各有優點也都喜歡,該如何評估?是否要跨出舒適圈?這邊跟大家分享可以從哪些面向來思考這個職涯問題,也要點破一個大家對於舒適圈的迷思。
我其實是個有經歷過BBS/網路論壇時代的老人。那個年代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有超多跟人家筆戰(i.e. 吵架)的經驗。而且我當時根本是憤青,甚麼版都吵,政治議題、投資理財、男女版、甚至連電影版我都會去吵...
去年,我在網路上看過作家黃山料寫的一篇文章,內容談的是月薪3萬元與月薪25萬的人,其實有著同樣的煩惱,像是嫌錢不夠用,或工作一陣子後,開始對原本滿懷熱情的工作感到厭煩等等。這篇文章當時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認同、也有人不認同,各方人馬甚至還吵起架來。那時候我沒特別發表什麼評論,不過現在大家比較淡忘這風波了,我倒想來談談一個議題,不是月薪3萬和25萬的煩惱相不相同,而是我自己在整個事件的討論串中,看到很多人主張的「反對努力論」。
我一直記得家裡小時候有本《格林童話》,是比較殘酷的血腥版。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比方說《灰姑娘》這個故事。灰姑娘逃走後,王子派人拿著玻璃鞋到處找人。最後來到了灰姑娘她們家。但因為家裡是後母以及大姊二姊把持,所以後母讓大姊先試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