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常聽到有人說,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到底,就算碰到挫折也不要放棄;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能在社會上活得久的人,都是懂得適時停損的人,這樣才不會遭遇重大失敗。這兩句話分開來看好像都很合理,可是如果擺在一起,就會讓人有點困惑:我們該凡事堅持到底,還是只要事情進展得不如預期就停損?
錢賺得越多,就越滿足嗎?事實並非總是如此。錢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協助我們優化條件,以建立更多機會、更多自我成長的可能性。
衝突債的直接代價很高,但間接代價可能更高──當你負債時,你得付出利息。你要為延遲繳款的特權付出代價。衝突債也一樣:沒有解決的原始問題擱置越久,你支付的利息就越高。例如,如果你的組織不能創新,你付出的代價是無力競爭;當你最能幹的員工開始閒置時,你付出的代價更高。
我們的提問信箱這陣子又收到了不少問題。這次,我選了其中一個關於「點子被抄襲」的問題來回覆。這位提問的朋友署名「Zoe」,她的來信是這樣的:Bryan、Joe好,我想詢問兩位,如果把想法或創意概念說出去後,被別人搶先做出來了,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
這次,我要回答一個署名「Joan」的朋友提出的問題。她的來信是這樣的:「......『假如我知道自己只能活到36歲,那我現在開始要做些什麼?』我目前還找不到努力的目標和動力,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假如我知道我的生命只剩下10年,那我還能做些什麼?抑或是什麼都不做,像平常一樣,直至末日到來? 我沒有答案,也想不出來一個有意義的答案,所以想請大人學給我一個方向。」
這次COVID-19疫情,有部分美國人堅決不戴口罩,我看到一段新聞畫面,有記者去採訪不戴口罩的人,受訪者義正嚴辭地說:「戴口罩防疫是騙人的!我從來都沒戴過口罩,我現在不是好好的?我知道有些戴口罩的人,後來還是染上病毒!」稍微有點醫療與統計知識的人,會感到啼笑皆非,但這就是許多人的思考謬誤:用事情的「結果」來反推「決策」的好壞!
這次我要回覆的,是一位屬名Helen的朋友提出的問題。不同於以往只針對問題來提出我的想法,這次我也想透過這個問題,分享一下在向他人「提問」前你該知道的事。這封提問信的內容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