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讀《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是因為之前讀《刻意練習》、《恆毅力》,《極度專注力》書中都提到「心流」這個術語。心流是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這本書的作者是匈牙利的心理學者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主要研究領域是「正向心理學」。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這本書的作者是公認「日本第一書評家」的暢銷書行銷專家土井英司,他曾是日本亞馬遜的共同創辦人,被業界稱為「金牌採購」。他在亞馬遜的兩年期間一共寫了1000則書評,聽聽他談如何讀書、如何畫線,肯定收穫滿囊。他對書籍市場擁有精準且獨到的眼光,在商業書籍的閱讀方法上面,他更是掌握了一些獨門秘訣。
前陣子,Bryan在臉書上分享了他近期看的幾本傳記,許多人也紛紛在底下回應了自己非常喜歡的傳記,甚至也有不少人用心寫下推薦原因。大人學編輯群特別將這些「愛書人」大推的書整理成一份書單,提供給各位參考。究竟大家都讀了哪些書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在先前的文章【如何從閱讀中獲得最多?分享我的看書習慣!】裡,曾經簡單談了我的選書與閱讀方式。後來看到一些讀友留言,不只與我分享他們的閱讀習慣,也有人提問「如何做讀書筆記」,還有「如何決定棄讀一本書」。所以,這次我想更深入聊聊我對「閱讀」的看法。
讀書也好、工作也好、追求理想也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須學習跟動腦。很多人覺得只要勤奮就能做到,事實上卻不一定。「死勤奮」在一些認知能力需求較低階的任務中(例如包裝、影印文件等)才會有效;在需要高等認知能力的任務中(例如讀書、工作、經營公司等),光是勤奮還不夠,你也必須思考有效的「策略」,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抱怨」,特別是「非直接對本人的抱怨」。 例如對著另外的人討論對工作的抱怨、或是對生活與關係的抱怨等,也就是所謂的「討拍」、「取暖」。
「對我爸媽而言,『有用』實在太重要了。」低著頭的他,抬起頭來看我。「我的父母一直灌輸我,要做『有用』的事,當『有用』的人,因此,我也一直聽他們的話,考上他們覺得有用的學校與科系。但如果我想做的,是他們眼中『沒用』的事,那是不是代表,我就是『沒有用』的人,就是『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