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臉書上看到嚴守仁先生寫的一篇感嘆文(貼在文末)。 大意是提到台灣跟大陸企業面對員工訓練上的態度差異。 根據他的觀察,大陸那邊的企業企圖心越來越高,排除萬難也要投資在學習上。 但台灣這邊的企業卻大幅縮減時數,重視內容以外的要素,而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不斷下降....
我自己因為也一直在做企業顧問與企業講師,這兩年亦明顯感受到台灣的學習風氣有停滯的感覺。 不單單是HR希望的授課時數越來越少、很多訪談的需求也常常變的不切實際(就算很複雜的議題也希望能濃縮在三小時內講個概略就好)、課程中同學的積極性也常常不如以往。 一些知名企業的同仁反應當然還是很棒,但有些企業則很明顯發現員工對學任何新事物的興趣都不高....
此外,這兩年我們也有很多次去學校演講。 發現學校內的狀況似乎比企業又更慘一些。 如果活動是自己報名來參加的,出席狀況、參與狀況確實還不錯。 但若有部分同學是老師帶來的,那大概就都是在滑手機跟睡覺。 有人可能猜,我們講的大概是很艱澀無聊的主題吧? 如果是那種主題,我確實也可以理解大家的反應。 但學校邀我們去,談得其實是就業、創業、職場趨勢,或是一些職場故事與經驗的分享。 老師會帶來的,通常也是大三大四的同學。 其中很有興趣、很積極、會不斷提問的同學當然有,但確實也有另外一半的族群,是處在完全沒打算接觸新知的狀況....
我這幾年其實一直都在好奇,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大家都抱怨收入停滯,但真正積極想學、非常認真想不斷充實的人,無論在職場實際接觸(工作態度或學習意願)或是在課程接觸上,這類人似乎越來越少。 說起來,台灣連有閱讀習慣的人口都在大幅下降。 前幾天跟出版社編輯聊,他們說連台灣最大的八卦週刊都在考慮要停止紙本發行了。 因為紙本雜誌的銷路已經大不如以往。 若連這麼符合大眾口味的媒體都沒人看,其他紙本產物的銷量可真是讓人難以想像了。
我覺得自己算運氣好,因為持續在經營網路自媒體,加上也認識一些創業圈或網路圈的人,所以身邊還不斷能認識一群非常積極的人。 但撇開身邊這群朋友,打開電視、開啟網路、透過FB連結到的第二層朋友,總會發現他們雖然對現況不滿,但卻似乎沒有把這憤怒用在對的方向。 各類不滿的聲音確實排山倒海而來,可是大家卻似乎僅是空等政府、期待企業來先引導改變。 這點我其實是不太認同的! 當然,我並不是說政府不用做事,而是不認同把自己的處境完全仰賴在別人手裡。 因為政府本來就是緩慢的組織,把希望放在他們身上未免緩不濟急。 此外,我始終覺得,人生唯一會最盡心幫助自己的,恐怕也僅有自己而已…
就算想逼迫政府改變,自己其實也可以同步踏出第一步。 盡一切力量努力充實自己,其實反而是最快能看到成效的一件事。 而且只要願意努力,這社會真的有很多機會可以被挖掘。 我們有個年輕的網友,這兩年積極的發表文章、在網路上發聲、參加各類課程(他參加了我們幾乎所有的課程)、最近他嘗試要辦場教人寫筆記的講座,一下子就開了四場並召集了幾百人來聽講。 網路時代的好處 - 是只要你願意努力,只要你願意對社會產出價值,你就能被看到! 被看到了,有了影響力,自然就更有實力來改變體制。
我在很多場演講都提到:網路是年輕人的槓桿。 唯一的關鍵,是要正確利用! 透過網路用力吸收新知,交值得的朋友,發展正面言論,累積你的個人品牌,並透過網路快速擴散出去。 不要只是發展酸民創意,僅有你的各類不滿能被大家看到。 再有創意的罵法,罵完一遍,大家雖然拍手叫好,可是這不會換成任何報酬回歸到自己身上,也很難從中獲得任何社會定位的~ 謾罵與發牢騷很可能最後純粹是浪費時間,對自己是毫無意義的…
我在此想給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一個建議:對社會不滿,這沒問題。 但請把這不滿化為力量、化做激勵,讓不滿變成自己成長的起點吧!
大環境雖然不好,但我們每個人最少都可以從自身開始發出一些正面的能量:多鼓勵身邊的人、做些自我成長的事情 - 閱讀、學新東西、擁抱樂觀與正面的思維、拓展積極的心態等。 如果有足夠的人有這樣的觀點,就算原本不佳的環境,也是有機會重新改變的! 但若只是把抱怨當成情緒發洩、只說自己住在鬼島,那其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的。 最終只會讓自己卡死在不良的環境中。 這可就太可惜了啊…
另外,再多提供大家一個東西。 下圖是我們之前曾經整理過的一個結構。 假設有年輕的朋友讀到這一篇,有打算要開始自我培養但卻不知道該往哪裡努力,其實可以從這結構開始:
這三頁原始出處是我們去年的一本書《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掌握關鍵職能,迎向工匠、總管與行腳商人的時代》的內容。 其中我們談到未來所需要的三種核心職業能力,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該如何培養這些能持續成長的知識與技能。 對很積極想自我成長,但卻不知道從何開始的年輕朋友,我建議你可以從上圖的Level2到Level6之間的內容去努力。 原則上當你具備這些能力,在社會上就會較有競爭力。 有競爭力,就有機會掌握資源。 能掌握資源,就能有效率的追尋夢想,甚至從制度上來改變這個社會了!
註:為了讓網站方便對岸的讀者閱讀,不放FB的連結,直接把嚴先生的文章轉錄於下:
----
以下為嚴守仁先生原始文章:
守仁分享一下最近接觸大陸企業及台灣企業的經驗,對比之下,不同的思維不同的選擇,如果持續下去,兩岸企業的命運將大大不同。
學員對象都是中高階主管。
學習主題及目的類似,
都是團隊創新及學習型組織,
目的都是希望激發學員主動學習持續創新。
台灣 HR 主管説:「老師,請務必多說一些 Know How 的務實技巧,不要講太多理論。⋯ 還有,我們主管都很忙,可能沒有辦法寫課後作業。我怕給他們太多壓力,怕他們以後不支持我們辦教育訓練,因為部分的人覺得這是額外的負擔⋯ 還有請一定要準時下課,有些人要趕交通車。」
陸企總經理説:「嚴老師,我們這幾年類似的課程有關 Know How 的部分已經聼很多,您這個部分的內容只要 30%~40% 就可以!請多説一些技巧表象背後的理論根據。我們要知道 Know Why ?我們想知道冰山水面下的結構,尤其是彼得 • 聖吉為什麼在《第五項修練》中提到學習型組織的真諦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他在《修煉的軌跡》書中所指的內隠的秩序又是什麼?我們如何營虛務實?⋯ 我們的學員一定會 100% 撰寫及繳交課後作業,不交的人我一年內不予升遷。⋯ 還有,我們為了學習專注,選擇住酒店,晚上老師想要操練學員到多晚都可以!超出的時數,我們再加錢!」
開完一次課程需求會議後,台企下了一個 3 小時課程的訂單。
開了三次跨海電話對焦會議後,陸企下了一個兩天共 16 小時的課程訂單。
不同的選擇,將會造成不同的命運!
天佑台灣啊!真希望能為台灣企業及學員們多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