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這個系列第一集,迴響還不錯,今天第二集來談談「如何對待自己的薪水?」
我發現如果將身邊朋友運用薪水的情形做分類,大致上可以分成下列三個類型:
1. LV 族:每個月薪水在扣除掉必要生活費後,幾乎都得拿去填補上個月的信用卡帳單。如果無法填補,甚至會採用繳最低額度、日後償還循環利息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卡債。目前碰到的個案是,他們認為的必要生活費比一般人來得高,同時花了不少錢在奢侈品上。
2. MUJI 族:這類的朋友不會像月光族一樣,總是花錢在奢侈品上面,每個月的支出大致上會和收入打平或是產生小額盈餘。他們很重視生活的品質:產品和服務不會用到奢侈品,但會去找像是無印良品這種有品牌品味,但是價格稍貴的產品;又或者是例行理髮時,雖然不會選擇 NT$1,000+ 的店家,但 NT$500-800 的價位跑不掉。這群朋友會更重視當下的人生體驗(尤其是一年會安排 1~2 次的國外旅遊)。
不過他們對於「資產」,也就是犧牲短期收入以獲得長期利益的觀念 & 意志力相當薄弱,也不太會去設想未來 10/20/30/40 年以後,當自己的勞動力不如現在時,該如何維持甚至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 & 生活品質。
3. 百元理髮族:這類的朋友會嘗試編列預算來分配自己的薪水(通常是薪資的某個%),並且嚴格執行最初設定的計畫。他們通常每個月的淨流動資產(定義為戶頭現金減去一個月內得付清的所有債務)都會 >0,並且異常重視資產累積,以及理財、職涯技能的升級(買書、買課程、聽演講)。每個月每一年除了固定規劃一筆錢做定期投資外,也會把剩餘的資金、年終獎金,扣除必要支出後,全數拿去做投資。
他們對於使用奢侈品心中有罪惡感(即便是別人送的),並且覺得 MUJI 族的生活方式已經是接近上流社會的水準;理髮通常會去百元快剪;吃東西重視 CP 值大於重視質感…總之,是會嚴厲地節省非必要支出,並且把錢全部存下來的人。
每個人可能是上述三種類型的「混搭」,沒有說一定是某種類型。例如我自己平常是百元理髮族,但是我仍然會列一筆預算讓自己過過看 MUJI 族生活,並且偶爾會放縱一下自己去品嘗 LV 等級的美食。
但我運用薪資的核心沒甚麼變:事前建立預算,事中監測每日是否超支,事後檢討分析。
這邊也來分享一下我每個月的薪資事怎麼分配的,這是我在當替代役時月領 10K、每天都在思考怎麼花錢才能一邊存錢一邊吃飽一邊繳電話費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單身版本」最適分配(注意,以下的順序很重要):
– 10% 的自我教育
– 10% 的緊急預備金/保險金/投資理財
– 50% 的生活必需成本
– 20% 的長期計畫儲蓄
– 5% 的犒賞自己的娛樂休閒費用
– 5% 的捐贈奉獻
接下來一一說明:
– 請先存下 10% 的薪資作為自我競爭力提升、教育的本金:全球股市的長期年化報酬率是 8-10%,而我自己預估的職業生涯前 10 年的所得成長率可以達到 20-30%,因此我得讓自己盡可能地投入「研發費用」,維持甚至延長這段高成長的時間。
– 存下 10% 作為緊急預備金/必要保險金/投資本金:颱風天之前要儲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要準備好口罩勤洗手,雖然這些在承平時期都會看起來很麻煩,甚至會花避險成本,但真的碰到事情時怎麼樣都不嫌晚。
我覺得每個人 or 家戶都應該把「緊急預備金」納入薪資規劃的一環,如果碰到失業無法取得任何收入的情況下,至少要準備 25-30 周左右的必要支出費用。緊急預備金的高低取決於一個人「真正的」生活必需費用,也就是維持你食衣住行醫療功能的成本。我自己一個人的話,要維持一個月不犧牲正常生活、有錢可看病的成本大約是 30K 左右,也就是說我要存的最基本緊急預備金大約是 150-200K 左右。
填滿緊急預備金之後,要試著把這筆錢「忘掉」,也許可以轉換成能在不喪失購買力的情況下,能對抗通膨的金融工具。
緊急預備金準備充分的同時,也要規劃重大傷病的醫療保險金的支出(這個我得再研究,或是訪問一下保單專家),再之後才是把這筆錢丟進投資計畫。
如同我前一篇所講的,一般人的投資計畫盡可能採用被動投資,並且以「股票-債券-現金」平衡的方式建立自己長期的投資組合。關於投資,之後有機會再講清楚一點好了。不過原則是:除了年終等額外收入,每個月也要強迫自己存一筆錢做投資。
– 50% 的生活必需費用:記住,這是「必需費用」,也就是維持一定生活水準的基本食衣住行費用。你必須透過記帳、研究自己的花錢習慣,並且區分出什麼是必要、什麼是想要(歸類在那 5% 的娛樂休閒費用內)。
特別要注意的是,必要費用的多寡也會決定你緊急預備金所需要準備的額度。
– 20% 長期計畫儲蓄:這筆預算是準備買車、買房、旅行、結婚…等「計劃好」的大額支出。這個支出需要更細的計劃,像我自己就有幫結婚相關的費用額外做一張 google sheet,可以知道每筆錢什麼時候要支出,是不是超出正常的範圍。
– 5% 的娛樂休閒費用:人需要工作,但也要休閒來平衡身心發展。美食、電影、奢侈品…這些非必需消費支出,就從這邊出吧。
– 5% 的捐贈奉獻:我每個月會拿出 5% 的薪水作為教會的月定奉獻、定期捐給均一教育平台,以及不定期地捐贈給我所認同的組織或政治團體。這麼做是我心中價值觀的體現: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
以上是我自己對於每月薪資分配的想法,當然比例的分配是我覺得目前最適合、能符合我長期目標的做法,不過結婚前後也會跟另一半討論該怎麼更新這套計劃。
重點是,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試著規劃一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這能強迫自己一邊思考長期目標,一邊思考該如何達成。
原文轉貼自:投資、工作和閱讀的備忘錄 ( 原文連結 )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