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路走為何要繞遠路?讓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為你的逐夢之路加速!

有近路走為何要繞遠路?讓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為你的逐夢之路加速!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 》一起聆聽,在多數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 )都可以找到!


在來自學員和聽眾的眾多提問中,有一類為數不少的問題是這樣的:我現在是身分A,但我想成為身分B,為了彌補這中間的差距,我是不是應該去念個名校或取得一項厲害的資歷,才具備成為身分B的資格?

在我看來,這樣的「線性思維」,在這快速變動的時代其實相當危險,因為你可能會繞遠路,甚至走到不必要的彎路或岔路去。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不少人都有的「線性思維」,以及它的成因和破解方法吧。

看看兩個「線性思維」實例

首先,我們先透過兩個實例,看看「線性思維」究竟如何影響生涯和職涯規劃。也許你會由此發現,這樣的思維在生活中其實不可思議地常見!

【案例一】

我有個念文組的朋友,他說自己非常想進科技業,想站在科技的前沿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

我說:「這很好,你就開始找一些喜歡的科技公司投履歷。」結果他說:「不,雖然我現在快30歲了,但我打算明年我回去重考。」

我接著問:「考什麽研究所?」結果,他說是要重考大學,因為覺得要進科技業還是有理工背景比較好。他還說,自己的目標是臺大電機系,先花四年取得學位,畢業後再應徵科技業的工作。

【案例二】

再來是我的親身經歷。多年前我在美國上班時,認識一位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他聽到我在一家全美排名前十的顧問公司上班時,露出非常震驚和不服氣的神情。

我們繼續聊,我才知道他一直都在華人開的公司上班。他覺得先去華人公司(他覺得是「初階挑戰」)上班,等累積一定經驗後再「晉級」去白人公司上班。

他在美國土生土長,母語就是英語,為何要特別先去華人公司上班?我雖覺得莫名其妙,但似乎也能理解他的想法。

以《超級瑪利歐兄弟》這類闖關遊戲來說,華人公司就是他心中的「新手村」,先從新手村開始,過關後再挑戰小魔王、大魔王,也就是國際級的白人公司。

所以,當他看到我這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孩,在台灣受教育後跑到美國來,還進入這麽頂尖的所謂「白人公司」,他有點崩潰了!所以心裡不服氣,但一直問我:「你到底怎麽做到的?」

類似的事我在美國還碰過兩、三次(一樣是ABC),可見這樣的思維並非單一個案。

「線性思維」從何而來?工業革命是濫觴

我認為「線性思維」的出現,其實和工業革命大有關係。

在工業革命以前,多數人的工作要嘛是農夫、工匠、行腳商人,要嘛就是在富貴人家當幫傭或奴僕。工業革命以後,這些人力大量進入工廠,在生產線上負責重複而單一的工作。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讓工人的效率最大化,進而提升工廠的整體產值。

工業革命之後的社會,像極了一條大型的生產線,每個人各自負責一小段任務,做好了才有機會往上升級。比方說,你把基層工作做得不錯,未來才有機會成為領班,如果領班做得不錯,接下來才有機會成為經理。這樣線性思維不只反映在工作上,也慢慢滲入教育體系中。

也許你會發現,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像一條生產線。多數高中生的第一志願都是臺大,因為爬得越高、機會越好,將來有機會獲得更好的薪資報酬。這個世界感覺就是這麽回事,沒有別的可能性了。

此外,我們念大學要先選系,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只能學單一的專業?(現在比較好了,還有雙主修、輔系和大一不分系和學位學程等選擇)

這其實也是因為在工業革命的思維下,每個人最好只學單一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將來被派到企業裡才能迅速發揮專業。

每個時代都有專屬的思維,而以工業時代為濫觴的線性思維,也從當時承襲至今,讓身在社會大染缸的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在做決策時反射性地運用這樣的思維。

與其固守線性思維,不妨改以「第一性原理」面對

然而,在當今這個網路時代,線性思維不見得是近路,還有可能讓你繞遠路。

在此我就要談到「伊隆·馬斯克」這號人物了。大家都知道他是知名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的CEO,他在解決問題時非常推崇一個概念,叫「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這概念最早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指的是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既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這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可以說是事物的核心。當你用第一性原理去拆解問題時,你就是嘗試回歸事物的本質,然後以終為始,一步一步把解法推導出來。照著這個概念,面對問題時你可以先不用擔憂自己有沒有能力或資格,也不用思考有沒有標準的解題流程,而是回到事物的「本質」來思考。

以馬斯克為例,2008年他接手特斯拉CEO,只花了短短幾年就讓公司成為電動車產業的龍頭。有人推估,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已領先傳統車廠15-20年,保守一點的說法至少也有5到10年,這不是很不可思議嗎?

馬斯克的本業不是汽車製造,身為PayPal的創辦人之一,他的本業其實是軟體。那麼從軟體跨足汽車製造,還要在新領域大放異彩,馬斯克是怎麼做到的?我認為,第一性原理在這當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馬斯克從頭開始思考:電動車的本質是什麼?在他的想法裡,汽車就是交通工具,汽車要有動能和底盤,那能不能把車體結構和組件全部重新設計?誰規定動能一定要來自石化引擎呢?不能用電動馬達嗎?

相對於傳統車廠,馬斯克可以拋棄許多東西,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汽油車是否會受影響,加上第一性原理的威力,加乘他作為後進者的優勢。

而那些擁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車廠想要跨足電動車產業卻發展受限的原因在於,他們有太多的包袱,覺得汽車一定要如何、如何。那些製作汽油車的SOP和專業技術,原本是他們的資產,如今卻沒能轉為他們的助力。

了解第一性原理的意涵後,我們其實也可以回頭思考前面提到的例子。

針對那位考慮重考大學、接著再進科技業的朋友,我其實會建議他仔細想一想:進入科技業對他的意義是什麽?如果只是想追求高薪,那無可厚非。但倘若這是他的本意,搞不好運用既有專長也能賺很多錢,那為何一定要進科技業?

如果是想站在人類科技的前沿做出貢獻,不妨思考:要做到這一點,真的非得重考進入臺大電機系,才有資格為人類發明好的科技產品嗎?賈伯斯也沒有念完大學,難道你會說他因此沒有資格做iPhone嗎?

回到校園讀書、轉行等等對人生而言都是不小的轉變,我們其實應該釐清這些事,再好好擬定讓自己逐步往目標邁進的方法。

當然,有些工作還是有特殊限制,比方說需要符合政府和法律相關規定才能從事的「特許行業」。例如你想當醫師、想幫病人開刀,不是有興趣就能做,一定要經過完整的醫學訓練、取得對應的國家證照。你想蓋房子,也要取得技師或建築師執照,或者你要簽認上市公司的財報,也必須具備會計師的資格。

可是除了這些少數的特許行業之外,大多數的工作並不會有非常硬性的規定。假如你是文科畢業生但想當IC設計工程師,沒有人說你不能做啊!如果你是真心喜歡一份工作的本質,其實可以直接去學習相應的技能,大可不必繞一大圈、大費周章去取得某些資格。

總結:我的逐夢建議

當你有了想做的事,或是想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都好,你要先停下來思考──這個東西最核心的本質是什麽?

當你確認一份職業的本質是你真心想要的時候,如果它是特許行業,那你就真的得繞一圈去取得這些資格;如果不是特許行業,你就可以試著找出「反例」,去研究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你認真調查,就會發現有不少反例存在,比方說我西北大學的學妹「矽谷阿雅」鄭雅慈,她有辦法從文科生到軟體業的產品經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透過親近這些反例,你可以了解這些過來人是怎麼思考、怎麼行動,還有哪些是值得注意的盲點和雷區。

我們很幸運地身處比過去更多元、自由的時代,想要什麽,其實可以直接去拿;缺什麽,就直接去補。沒人規定你一定要照著傳統工業革命的階梯一級一級往上爬,才能拿到想要的東西,也不要只是為了獲取別人的認同,而對一些不必要的資格疲於奔命。

也許換個思維來行動,你走往夢想的道路會變得更有效率喔!

 

內容口述 / 姚詩豪 ;整理 / 胡乃云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