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綱《拐點》選摘:AI 會逐漸搶走我們的工作嗎?

萬維綱《拐點》選摘:AI 會逐漸搶走我們的工作嗎?

AI 會逐漸搶走我們的工作嗎?至少從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經驗看來,不會。歷史經驗是,自動化技術創造出來的新職業總是比消滅的職業多。

比如以前每打一次電話都需要有個人類接線生幫你接線,那是一份很體面的工作,給高層次女性提供了就業機會。後來有了自動的電話交換機,不需要接線生了,電話產業的就業人數是不是減少了呢?恰恰沒有。

自動交換機讓打電話變得更方便,也更便宜了,於是電話服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個產業整體變大了,馬上又多出了各種職務,尤其是出現了一些以前不存在的職務。總的結果是,電話產業的就業人數不但沒減少,反而還大大增加了。

類似的事情在各個產業反覆發生。再比方說,有了電腦之後,會計師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自動化了,那會計師人數是不是減少了呢?也沒有。電腦讓金融服務更為普及,使用金融服務的人多了,金融業務變得越來越複雜,各種新法規、新業務模式層出不窮,現在需要更多的會計師。

每個產業都是這樣。

經濟學家已經總結出一套規律:自動化程度越高,生產力就越高,產品就越便宜,市場占比就越大,消費者就越多,生產規模就必須不成比例地擴大,結果是企業需要雇用更多的員工。自動化的確會取代一部分職務,但是它也會製造出更多新職務。

統計研究顯示,哪怕對非常熟練的製造業工人,他們被認為是最容易被自動化淘汰的人,也是如此,他們也能找到新職務。

美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產業,正是就業增加最多的產業。反倒是沒有充分實現自動化的公司不得不縮小就業規模,要麼把生產外包,要麼乾脆倒閉。

也就是說,若哪個國家的政府說我怕 AI 搶人的工作,所以要限制 AI 發展,拒絕自動化,那就太愚蠢了。保護哪個產業,哪個產業就會落後,產品就會越來越貴,消費者越來越少……

現在,ChatGPT 讓程式設計和公文寫作變容易了,Midjourney 之類的 AI 畫圖工具甚至已經使得有些公司裁掉了一些插畫師。但是根據歷史規律,它們會創造更多的工作。

比如「提示詞工程師」,也就是所謂「魔法師」,就是剛剛出現的新工作類別。再舉例來說,AI 作畫如此容易,人們就會要求在生活中各個地方使用視覺藝術。以前家家牆上掛世界名畫,未來可能都掛絕無僅有的新畫,而且每半小時換一幅。那麼可以想見,我們會需要更多善於用 AI 畫畫的人。

既然程式設計變容易了,那每個公司,甚至每個小組都可以要求訂製屬於自己的軟體。既然機器人那麼能幹,那我們為什麼不根據家裡人口變動情況,每過一段時間就把房子拆了重建,改改格局呢?

計算不可化約性確保了總會有新的工作等著人去做。

而我們必須確保人做的都是高端工作,把低端的留給 AI。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教育就必須保證人始終是強勢的,可是這恰恰不是目前大眾教育的培養目標。

延伸閱讀:萬維綱《拐點》選摘:不要再用訓練 AI 的方法養人了

根據沃爾夫勒姆的觀點,最高階的工作是發現新的可能性。搞科學也好,搞藝術也好,能給人類創造新的可能性,就是最先進的。

而其餘的人類職業,則應該盡可能利用自動化。說白了就是,AI 能做好的事情,你就不要學著做了,你的任務是駕馭 AI。這在思想上其實不太容易轉過彎來。比如計算器和電腦已經把人從計算中解放出來了,但我們總覺得如果一個人不會心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不會手動算積分,就缺了點什麼……其實現在的學生應該把大腦解放出來去學習更高階的技能。

AI 時代要求孩子學習更高階的技能。以我之見,以下這些技能,是 AI 時代的君子應該會的學問。

一個是「調用力」。各種自動化工具都是現成的,但是太多了,你得有點學識,才能知道做什麼事情最適合調用什麼工具,就如同 ChatGPT 知道調用各種外掛程式。你要想對事情有掌控感,最好多掌握一些工具。

一個是「批判性思維」。既然你要做選擇,就得對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有個基本的認識。你得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哪些結論代表當前科學理解,哪些說法根本不值得討論。你得學著明辨是非。

你可能還需要一定的「電腦思維」。不是說非得會程式設計,而是你得善於結構化、邏輯化地去思考。

你還需要懂藝術和哲學,這會提高你的判斷力,讓你能提出好的問題。藝術修養尤其能讓你善於理解他人,這樣你才能知道,比如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乃至於想像出新的需求。

你還需要「領導力」。不一定非得是對人的領導力,至少需要對 AI 的領導力。這包括制定策略目標、安排工作步驟、設置檢驗手段等。管理 AI,也是一門學問。

此外,你還需要一定的傳播能力和說服力。你能把一個複雜想法解釋清楚嗎?你能讓人接受你的觀點嗎?你能把產品推銷出去嗎?高端工作很需要這些。

沃爾夫勒姆有個觀點,人最核心的一個能力,是自己決定自己關心什麼、想要什麼。這是只有你才能決定的,因為這些決定的答案來自你的歷史和你的生物結構。這也是至關重要的策略選擇,因為如果選不好,你的路可就走岔了。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有個感慨。他去上海面試學生時,發現他們的學習成績、藝術特長、公益事業什麼的全都一模一樣,看起來都很完美,實則沒有任何特點。最可怕的是,他問學生們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少有人能夠答上來。

其實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同質化競爭之下,大量優等生都是「優秀的綿羊」。

這些人如果不「開悟」,幾乎肯定會輸給 AI。你是歷史的產物,你是現代教育系統的犧牲品,但你還可以獨立學習和思考,你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說白了,這些都是古代貴族學的「博雅技藝」(liberal arts)。我們不妨把 AI 想成是小人和奴隸,咱們都是君子和貴族。看看中國歷史,春秋時代人們對君子的期待從來都不是智商高、幹活多,而是信用、聲望和領導力。我們要學的不是幹活的技能,而是處理複雜事物的藝術,是給不確定的世界提供秩序的智慧。

當然歷史上很多貴族是非常愚蠢的,搞不好就被人奪了權……所以要想當好貴族,你得學習。

我還是那句話,將來的社會必定是個人人如龍的社會。孔子、蘇格拉底等人的那個軸心時代之所以是軸心時代,就是因為農業技術的進步把一部分人解放出來,讓他們可以不用幹活,而是整天想事,讓社會有了階層,生活變得複雜。現在 AI 來得太好了,我們正好回歸軸心時代,個個學做聖賢。

 

 

本文摘自先覺《拐點:站在 AI 顛覆世界的前夜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