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大人學書摘】和異性怎樣聊不停?從心理學切入,找出男生和女生截然不同的聊天技巧

今天大人學想選一篇出自中國熱門節目「奇葩說」辯手寫的書《小學問》,這些辯手在節目中,常針對一個議題反覆討論,其實就是我們思辯的過程。這些觀點不見得已蓋棺論定,但是提供觀眾不同的切入點,很有意思。

「人際剝削」是認識關係的途徑,更是理解自己的入口

大家覺得,去身心科或者精神科掛號,或者是長年住在精神專科醫院的人,都是哪些人呢?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瘋子、肖仔、有攻擊性、有危險」等的特殊人士等的負面標籤吧?我要說這都是一種污名化,甚至我還認為,這是長年斷章取義下的錯誤認知。要我一言以蔽之,我會說,他們可能是「未來的我們」,還有,我們最重視的「家人」。

【大人學書摘】 想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有點熟又不會太熟的「弱連結」比你的死黨更夠力!

乍看之下,「強連結」的人際網路似乎比較可靠。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會對我們伸出援手、提供幫助的,通常是和自己比較親近的人。可是,這些屬於「強連結」的人,生活及工作環境都和你很類似。也就是說,當你想要為自身「興趣」找到突破的出口、飛向新世界時,應該往目前所處社群以外的地方去發現機會。這時和你身處在不同環境中的「弱連結」們,就可成為你的助力。

想把人生的一手牌打好,你不能永遠當好人

多數人都認為,一個處處與人為善的「好人」,應該較不會使他人付出過多的情緒成本。處處與人力爭的「壞人」,才容易讓旁人付出龐大的情緒成本。有趣的是,在商場或職場上,這樣的刻板印象有時候可能是錯的。 為什麼?

想要深厚的人際連結?你需要的是「不帶批判」的同理心

同理心在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上,是相當具有力量的對話模式;不管在職場上、夫妻伴侶間、朋友間、銷售場合、談判桌上及助人工作中,無一不適用。它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技術。因此,在人際關係中展現同理心回應的首要條件是,我們具有這份與另一個人連結的意願,並且帶著真心誠意態度。否則,任何再高明精準的同理心回應,都起不了作用。

沒有當夠小孩的人,也常常當不好大人

如果在一個人的生命早年階段,曾經被家庭、被環境給無情地撕碎,不知不覺長成一個充滿委屈、憤怒、活得不開心的人,那麼,我們更需要給他一段時間,陪伴他心裡的內在小孩逐漸長大。對小孩如此,對父母、伴侶如此,對待自己更是如此。當情緒退化的時刻被「接住」了,我們內在才有機會長出如實的力量。

為什麼我愛你,卻表現成我討厭你:因為焦慮讓人覺得,坦白太冒險

一對夫妻,一言不和起了爭執。先生嘲諷太太,做事情吹毛求疵,管老公像看小偷一樣,一點兒都不溫柔可愛。太太平日最討厭被稱為女強人,先生的說法自然是踢爆了她的地雷,在她心裡點燃兩把火:其中一把,燒得她想大發脾氣,狠罵先生一頓;另外一把,燒得她充滿委屈,覺得先生看不見自己的關懷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