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剝削」是認識關係的途徑,更是理解自己的入口

「人際剝削」是認識關係的途徑,更是理解自己的入口

大家覺得,去身心科或者精神科掛號,或者是長年住在精神專科醫院的人,都是哪些人呢?

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瘋子、肖仔、有攻擊性、有危險」等的特殊人士等的負面標籤吧?我要說這都是一種污名化,甚至我還認為,這是長年斷章取義下的錯誤認知。要我一言以蔽之,我會說,他們可能是「未來的我們」,還有,我們最重視的「家人」。

遙想多年以前,還在醫院工作時,除了心理師的例行事務外,我最常做也最喜歡的事,就是翻閱病歷,彷彿在閱讀一個人的傳記。透過醫師、護士、社工、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等不同專業的角度來撰寫,裡面記載的,有家屬提供的資料,也有病人直接的敘述。

所以,我總能觀察到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家裡有哪些人,跟誰住在一起,家人關係如何,家庭動力又是什麼樣子。因此,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從出生、求學、戀愛、進入職場、走入婚姻的各種經歷及變化。在人生這條時間軸上,到底發生過哪些事。我們都會有快樂溫暖的正向經驗,但也都曾有悲傷重創的生命事件,一步一步地,讓接下來的人生,也許是暖風徐徐、自在安適;或者是陷入了痛苦的深淵,並且只能跟傷害並存,持續共存。那些掛在心頭沉重的枷鎖,那些痛徹心扉的創傷,竟然沒有修復的可能,只能帶著傷痕累累,筋疲力竭地過完這一生。

每一位受苦於嚴重心理困擾的人,最早都與我們相同,只是在家庭或職場安分守己的一員,但是生活中的挫折,關係裡的剝削及壓力,日復一日磨損及他人而來的消耗,長年壓抑及委屈,讓沒有出口,未曾好好修復的痛苦,慢慢演變成了心理困擾,越來越嚴重,最後變成精神方面的疾病。他們也因為不夠了解自己,不明白問題已是星火燎原,加上囿於社會眼光,各式各樣的包袱,過晚尋求專業治療,最後住進了精神病院裡。

一切都有跡可循,也都有完整脈絡可以回溯,關係裡的火苗,巨大精神壓力的稻草原來早就存在,只是我們總是鴕鳥心態,視而不見;以為只是偶發事件,以為總會事過境遷。

誰能料到,一開始的情緒低落,後來演變成了重度憂鬱症;誰會盼望,那個深愛的家人或自己,滿是傷痕。

在華人社會裡最常見的,是痛苦的親子關係,那是多數人一生關係的起點。出發點的望子成龍,,常變成無限上綱的期待及要求。確實,天下有不是的父母。但扣除極端值,泰半父母真的都是「為我好」,可是到底是哪裡出了錯?讓結果一點都不好,有太多親子關係到了後來,都是老死不相往來,兒女終於長大了,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再也不想回到這個家。

父母心中想著許多年以前,曾經緊黏著自己的那張可愛的小臉蛋,曾幾何時變得冷漠而嚴峻,逢年過節回家如同交差應酬,冷冰冰的年夜飯,寒暄的內容裡,盡是刻意找話題。更有不少是早已撕破臉,甚至曾經對簿公堂,或是持續官司中,提起家人就是咬牙切齒。

當然還有手足關係、夫妻關係,以及常見的婆媳關係。

「人際剝削」不是用來控訴別人的武器,而是用來理解自己的入口,認識關係的途徑。

當《人際剝削》這本書,這個名詞問世之前,我曾經想過,這個名詞將來會有不少人用來控訴別人,但是我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夠用來「認識自己」。因為有毒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很痛,心裡不好受,關係裡的壓力及負向情緒,再也承受不了,所以會想要控訴別人,情有可原。這些感受與不快也都是真實的,我們感覺到了,也承認了。可是,如果只有控訴,那麼也不會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那就是「關係變好」,或者「自己變好」。

所以,「人際剝削」是用來幫你即早警覺,當關係裡面讓你感到不好受,不被對方尊重,受到他人輕蔑、侮慢、歧視等對待時,能清楚明確地幫你的感受進行定位,讓你發現,繼續隱忍及放任對方下去,可能演變成為人際剝削的結果。所以,它是用來幫助你,作為理解自己的入口,開始向內爬梳,並且認識這段關係到底怎麼了。

那麼具體而為,我們該怎麼做呢?

1.深入自我覺察

覺察什麼呢?當我們想要指控別人對我人際剝削時,首先要做的,要先去看見自己內心的傷,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為我們心裡先有了傷,很痛很痛,才會想要控訴別人,才會想要用最直接的方式,讓對方知道,我很痛!你夠了,真的夠了。

心裡有傷,要去修復它,要去止血,還有上藥。然後停頓三秒(三百秒也可以),想一想。怎麼做,做什麼,才能對自己,也就是內心受傷的人,有真正的療效,沒有副作用,不是事倍功半的徒勞,也不會是雪上加霜。

2.練習換位思考

思考什麼呢?思考控訴別人的可能發展及結果。易地而處,我們喜歡被控訴嗎?不喜歡。如果被人控訴了,我們下一秒的舉動會是什麼呢?我想,多半是反擊及駁斥,立刻升起戰鬥意識,然後雙方陷入苦戰。所以,一旦你說我剝削你,我就會說你「惡人先告狀」;或者是我說你剝削我,你就會嗆我「你才有問題」。

接著你會發現,雙方根本無法平心靜氣,難以就事論事,讓你內心的苦楚,原先事件及關係的發展,陷入了沒有盡頭的攻防,並且會是持久的僵局。

人際關係裡,我們毋須委曲求全,但是盡可能對人友善。不要只會善待外人,卻傷害了陪伴你最久,也是最親近的家人。我們都聽過太多,各種人際關係裡的悲歌,我們都希望終止惡性循環,不再複製悲劇,帶給下一代的會是幸福及圓滿。

改善關係,從來不嫌晚;持續地認識自己,你只會發現,你想過的人生,終有一天會翩然到來。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