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都可以找到!
我們在 2024 年 11 月推出了新書《大人學做事做人》,這是一本探討職場的書,要談的就是做事做人這四個字。
主要原因是,這些年來,我們時常被問:到底在職場上,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
一開始我們也不懂為何大家會有這樣的問題,但和一些人聊了才發現,原來每個人待的環境都不同,人生經驗也不同,以至於有些人會看著同事,怎麼似乎採取跟自己全然不同的策略,卻得到了好結果,而開始自我懷疑。
比方說,有人家教非常好,出去工作後總是循規蹈矩、遵守規則、又禮貌周到。心中想的是:「自己『做人』是 100 分吧?」
可是發現公司居然有人並不是這樣,而且還沒事!
像很多公司有那種超強的工程師,可能鬍子也沒刮,穿個荷葉邊的T Shirt 來公司,說話時眼睛不看人,每次都「喂喂喂」地叫你。你有問題去找他,他第一個反應居然不是謙卑地懷疑程式有問題,而是懷疑你亂用;甚至情緒管理還不好、常跟同事吵架。
這種聽起來根本是做人零分,但不知道為何,老闆對他卻是畢恭畢敬,對他不禮貌的行為也是百般容忍,都叫你們別計較。於是你不禁納悶:「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
也有人碰到完全相反的例子。
比方說,有人可能是很認真做事,不張揚也不自誇,一心想說只要自己默默努力,最後就會被看到。
這也確實是很多華人家庭的教育,叫你「少說話多做事」,跟你講「老天是公平的」、「壞人會得到報應,好人也會得到好報」。
但是當他默默做事了幾年,卻發現每次升遷加薪都沒他的份。反而,另一位同事能力平庸、做事也很散漫,還超會推卸責任,但靠著逢迎拍馬,卻也混得很好,甚至還升到你上面!
這時,人難免也會自我懷疑:「這樣的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我可以理解大家的挫折感,只是職場上的「做人」和「做事」並不是非要選一邊。如果可以,應該要都拿到基本分,因為單選一邊其實沒什麼必要。
我不否認,有人確實是一邊超強、獲得輾壓式的成功。
像前面講的那種,他可能是技術大神,在公司裡頭不可或缺,誰也不敢拿他怎麼樣,連老闆都對他很禮貌,因為產品的命脈在他手裡,他不高興離職了,搞不好公司倒了都有可能。於是他不用做人也沒差。
可是,一來,技術大神不是你想當就能當;二來,這也要考慮環境的要素,也就是要天時地利。
他可能是技術強又去一個預算有限的中小公司,或是特別的部門,於是一個人壟斷了整個技術。
可是這也意味著他就被那個環境所綁架,將來若去不是這樣構成的公司,他的技術或許就沒有這麼獨一無二,也未必還能目中無人。
至於逢迎拍馬也需要看環境。
我不否認,確實有些老闆很容易被灌迷湯。可是人若是靠逢迎拍馬活著,那也就失去選擇其他地方的自由。因為去了別處,無法做事只會拍馬,也未必都行的通。
所以我們一直都覺得,對於一般人而言,應該要在「做事」與「做人」之間取得平衡,才能使你的職場表現達到最大化。
再來,因為那些極端的例子太顯眼了,有些人就會誤以為「做人」就是要討好別人。
事實上,如果你沒有合理的「做事」價值,單靠「討好」往往會淪為被人踩在腳下,在職場上依然得不到認可。
同樣的,也有人會把「做事」理解為默默埋頭苦幹。
但職場並不是每份工作都是等價的,如果你沒有眼光選擇高價值的工作,埋頭苦幹的結果往往只是處理瑣事,最終付出時間依然無法被看見。
因此,我們這本書,就是想和大家談談「做事」與「做人」。
在我們看來,職場上「做事」和「做人」都很重要。如果硬要排出一個先後順序,「做事」甚至會稍微在前。
畢竟職場的本質是完成任務,禮貌周到但沒有能力完成工作的人,最終依然無法立足。這也是為何我們標題寫「做事做人」的原因。
但「做事」不能盲目,而是要聚焦於重點上,要有選擇的眼光,而不是無止境的加班。
至於「做人」,如果你無法做到周到妥善,那至少也要避免做出白目並讓人反感的行為。你不用拍馬逢迎,但最少不要失分。
許多人在職場上陷入瓶頸,往往是因為對「做事」和「做人」的理解出現偏差,結果把心力花在錯誤的地方,最後只能自怨自艾。
也有人覺得自己不擅長拍馬屁,因此對「做人」心存抗拒;或者誤以為「做事」就是幫別人做各種瑣碎的雜事,結果重心完全擺錯位。
我自己的感受是,在職場上,很多時候關鍵不在於你有多優秀,而在於不失分。
「做事」做到八十分,或許無法讓你成為技術大神;但如果你不到八十分,事情常出錯導致重大失敗,那就難以幫你累積戰功、能力、以及正面評價。
「做人」做到八十分,或許未必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但如果你不到八十分,則很容易因為白目或是失禮而招致怨恨,並讓你寸步難行。
因此,對我們一般人而言,盡量兼顧「做事」與「做人」才是最佳策略。
我們這些年,其實也陸續在 Podcast 中分散地談論過這些概念。
為了讓大家能更系統地理解「如何在職場上同時做好事、做好人」,這次我們在三采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協助下,將 2019 年 2 月至今, 500 集 Podcast 中與「做事做人」有關的主題整理成書,並重新編排成有條理的文字呈現,期望能讓讀者以更清晰的框架掌握我們的這些職場體悟。
我知道有些聽眾會花很多心力把 Podcast 整理成 Excel 檔案,列出每集的內容跟相關集數,希望可以更有結構的理解我們的想法。
但我其實沒這麼建議耶!
主要是,我們每集節目都是當週想到什麼講什麼,或是剛好有人有提問,我們就針對那個問題回應。有時還會岔題,畢竟每集三十分鐘上下的內容也不可能怎麼完整。
如果你很需要一個全貌,其實最低成本的做法是先來上課。因為課程會給你一個完整的框架,你有了思考模型後,後續聽節目,你的理解程度會大幅提升。
雖然上課要花錢,但這可以縮短學習路徑、省下很多摸索時間。
如果課程對你而言沒辦法負擔,我建議可以買書,這也是個可以全盤理解的好途徑。
三采編輯花很多心力跟我們討論,把散在不同集數的的概念,整理成前後連貫的完整脈絡,讓每篇的重點更聚焦。我們也趁出書時,把原來沒講清楚的重新順過一遍。
很多很厲害的同學都是先來上課,書籍也買了,後續也每週聽 Podcast,甚至他們在聽讀友來函時,腦中還會跟著思考,猜我會怎麼回答,然後對比我們的分析跟他的想法,我覺得這才是學習看局最有效的方式!
《大人學做事做人》購買管道:
內容口述:張國洋 / 整理:邱于瑄、林昕嬡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