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銀行閒逛指南:理想的職涯規劃,是先將一年後的職缺放購物車裡!

人力銀行閒逛指南:理想的職涯規劃,是先將一年後的職缺放購物車裡!

我在當你問:「某工作能做一輩子嗎?」代表你的職涯已經進入迷霧區這篇文章中提到,逛人力銀行是我三不五時就會做的事情,一方面了解市場上的職缺需求,也思考自己還欠缺什麼能力、條件。

後來有一位網友私訊我,問了以下的問題:

看了你的文章,後段提到要常看人力銀行,這點我常做,每次看,都覺得我有好多不會,心變得很慌,也越來越浮躁……但越心慌與越浮躁,對未來就越感到不安,像這樣的清況,我該怎麼辦呢?

在後來的訪談中也偶有其他朋友問起我都怎麼逛人力銀行,所以今天我就來聊聊我都是怎麼逛的。

盡量不要找工作時,才開始逛人力銀行

我在前篇文章提到過,最好不要在要找工作時才開始逛人力銀行,因為那時候的你處在壓力狀態之下(可能來自家人、經濟、或同儕…等),如果你條件非常好,有大把公司求你去上班也就算了,可是如果沒有,那在看職缺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患得患失、擔心能力不夠或是急著要取得成果的浮躁情緒,這都會造成你無法理性的思考眼前資訊,來判斷這家公司是不是你想要的,或者是不是一家合適的公司。

舉例來說,假如我現在多益500分,看到一個很棒的職缺要求多益950分。這個時候如果我給自己極短的三個月期限,那一定會進入極度緊張焦慮的狀態,開始想用一些速成方法,嘗試不合理的學習策略,在囫圇吞棗的情況下,很可能最後也無法達成。可是如果我是告訴自己,2年後我要到達多益950分,來取得這個職缺,那麼浮躁感就會降低許多,我也比較能夠穩健地制定學習計畫並執行。

但是職缺有時間限制,沒有了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職缺會有一種要趕快搶先應徵,或者是慢了就沒機會的感覺,確實市場上有些職缺比較搶手會有這樣的狀況,但仔細想想,就算這個職缺沒了,可是如果你在這段時間努力把能力提升上去,等到未來職缺又釋出,或是出現其他差不多等級的工作,成功錄取的機會也會相對上升, 但若為了追短期職缺,讓心理狀態變得非常焦躁不安,不但無法好好靜下心來提升造成能力無法進步,而且錯過機會又會反過來責備自己,那麼就更加得不償失,最終就會落入能做的不想要,想要的做不到的困境迴圈中。

所以我個人其實滿建議在進入人力銀行之前,先把心態設立成:我要找的是1年後的職缺。這麼做的好處是,即便你看到一個很吸引你的職缺,但你現階段條件不足,你還是可以穩住心神去告訴自己,準備一段時間後再來爭取,這個職缺還是可以加入購物清單中,而不致落入焦躁感中而無法行動。

把人力銀行當資料庫,從關鍵字組合出可能性

相信大家應該也都常使用「職務類別」的方式來幫自己快速聚焦,收斂工作職缺的選項。

我其實除了看用「職務類別」來自己的本領域之外,偶爾也是會跑去看其他領域的職缺,有人可能會好奇,去看其他領域要幹嘛?看不懂或者也沒有相關背景技能,為什麼要花時間在上面?我對人力銀行的界定,就是把它當成一個資料庫,像是字典一樣,當我去翻其他領域時,我的目的並不是要去找到我馬上可以做的工作,而是去找,我的技能如果混上其他領域會有什麼「可能性」? 而且基於前面的基礎設定,我要找的是未來1年之後的職缺,所以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我就可以去看更多我感興趣,可是我「現在還做不到,但未來有機會做到」的工作機會,這就達到了拓展認知邊界的效果。

舉例來說,我的本科是設計相關科系,3D軟體是我的大學科目之一,一般都是用在影視、特效、動畫、遊戲等,有一天我在逛機械製造業時,就發現這個行業也需要會3D的製圖師,專門繪製零件模型,在量產前先進行打樣測試,雖然我完全沒有機械背景的知識,可是3D軟件的操作概念其實是互通的,也就是說只要我能夠找出方法在我原有的3D基礎上,再去學習機械製造業需要的知識、技術,那麼這就變成一條可行的職涯道路,等於是為自己增加了一個人生的可能性。

沒有開缺的企業,記得也一網打盡

除了從自己的專長去篩選之外,我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是從企業開始瀏覽,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從媒體或朋友口中聽聞一些不錯的公司或知名品牌,人力銀行有時做活動也會幫忙整理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企業,我都會花時間一家一家去查這間公司具體在生產什麼產品?做些什麼事?領導者是不是經常曝光?整間公司傳遞出什麼樣的形象等。因為找工作除了福利待遇之外,我還是一個特別重視公司文化、同事素質、公司產品品質、我對這個產品的愛好、還有主管價值觀的人。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個品牌的知名度特別想參與進去,可是進去之後才發現整家公司的思考方式、處事文化跟自己格格不入,導致雖然物質條件不錯,但精神世界經常在崩潰邊緣徘徊,最後陷在泥沼中動彈不得。

如果把這些變因都算進去,有時候那些符合你期待的公司剛好沒有釋出職缺,這時候也不要馬上刪除這個選項,我建議大家可以把這些感興趣的公司也都蒐集下來,一方面是你也沒有要馬上換工作,所以等待職缺出現本來就是在預期之中,再來就是你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去好好了解這一家公司要什麼樣的人,以及有沒有你要的東西。把這些公司列下來的直接好處就是讓你知道未來可以去哪找工作,另一個間接好處就是,你可以透過這張清單看看,你列下來的公司有什麼共通性?你是不是都特別偏好某一類產品的公司?或者這類公司有什麼其他你想要的東西?這跟我在尋找熱情的系列文章裡提到的方法一樣,就是透過擴大資料庫數據量,來比對、篩選出,你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產業變化快速,該怎麼面對?

其實這幾年大家應該也有感覺到,世界整體變化速度都是在加快的,我2年前在遊戲業工作,今天就感覺技術已經快追不上了。我們可以合理的認為:產業變化加快這是普遍現象, 所以我認為,要處理浮躁不安的感覺:

第一步是:設定清楚而且充足的轉換時間。不要強迫自己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益,這樣很容易設定超出負荷的目標、期待。

第二步是:快速瀏覽,找出各個理想職缺的「共同需求條件」(例如:語言能力、或某項專業技術),然後就投入「短期學習」去嘗試看看。短期學習我的定義是1天到3天整天左右的入門課,若真的感興趣,再去投入帶狀課程(1~3個月),再有興趣就再增加投入。

這一步的關鍵是要「盡快產生行動」,因為我覺得行動是消除焦慮最好的解藥,就算行動後結果不是自己要的,那這個行動也幫助我們剔除了一個選項,我們就可以趕快再找下一個目標投入,減少只是在腦中盤算的時間,減低不安感。

職缺寫得不清不楚怎麼辦?

這應該是大家都會面臨的窘境,透過人力銀行找到的工作,通常都會面臨巨大的資訊落差,公司很了解你而你卻不了解公司。我得坦白說,我並沒有完美的解法,但還是有一招建議大家試試看:想盡辦法找到業內人士或目標公司的工作者,可能有朋友會說:我當然知道如果找到裡面的人問,狀況一定最真實,可是就是找不到啊。

沒錯,如果你已經辭職,你馬上就要找下一份工作,那確實沒有時間可以慢慢找,大部分情況都是要馬上做決定,所以我才會在第一點就提到,要提前一年甚至兩年開始找工作,因為這樣你才會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而我自己的作法就是,在這一兩年間,大量參加相關或不相關領域的各類活動,舉凡免費的體驗活動、社交活動、聯誼活動,或者是付費的課程、講座、讀書會等,甚至是目標公司舉辦的活動,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去認識其他人。雖然看起來一次認識一兩個人好像效率不高,可是只要你透過認識的朋友詢問,身邊有沒有相關領域的朋友可以介紹,就這樣一路問下去,遲早會遇到一兩位,當你真的找到時,這個人可以提供給你的資訊品質絕對比人力銀行上來得好很多。我曾經就在課堂上遇到一位產業比較特別的同學,他還教了我幾招怎麼在人力銀行上辨識出這類公司的方法呢!

雖然我已經在前幾篇文章多次提到這本書,但我還是要在此再次隆重推薦《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其實我覺得大部分職涯的問題,這本書上面都找得到解法,像是第七、第八兩個章節,就非常仔細地描述了為什麼在網路上求職並不一定是個好管道?網上求職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到底招聘公司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需求條件描述?以及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應對等,我當時看這兩章時真的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打破了以往求職的單一思維,實際上也印證了我從遊戲業跑到管顧業來,誤打誤撞的轉職經歷。

以上是我在閒逛(?)人力銀行時的一些小撇步,希望能對需要的朋友有些啟發囉!

Cover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