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人生

獨立思考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人生

「藜麥」這幾年在健康領域話題性十足,號稱是「超級食物」。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談到藜麥,非關養生,反倒跟資訊傳遞有關,出自《後真相時代》一書。

話說藜麥主要產地是南美的玻利維亞,某些營養專家發現它的好,大肆宣傳,所以瞬間在歐美爆紅,以健康為名,出現在各類菜色中。沒想到前陣子卻出現一篇讓人不得不重視的報導,大意是:「由於先進國家大量消費藜麥,導致藜麥價格近年暴升34%,原產地玻利維亞的窮人現在反倒吃不起他們原有的主食,陷入了糧食困境。」報導還呼籲西方人應該減少藜麥攝取,畢竟你們已經有很多食物可以吃,又比人家有錢,就不要跟窮人搶糧食啦!

不知道看了上面這段你心裡有何感想?決定以後不點藜麥沙拉了嗎?

老實說這報導相當有說服力,論點也「幾乎」都是事實:

「藜麥近年來真的很夯」符合街頭觀察,事實!

「藜麥價格上漲34%」搜尋一下會發現,也是事實!

「藜麥是玻利維亞的主要糧食」、「玻利維亞人相對窮困」這描述不算精準,但也離事實不遠。

然而,這一連串的「事實」結合起來,卻成為一個「謊言」!

《後真相時代》作者揭露了真正的事實:近年來玻利維亞農民因為藜麥熱銷,生活大幅改善,有更多的錢可以花在其他食物,當然還有教育與基礎建設。藜麥外銷大大幫助了這些人脫貧,現在突然間因為西方人「同情」而禁食藜麥,反而讓這些農民回到窮困!(至今維基百科仍有「玻利維亞人因藜麥漲價而買不起」的敘述,更讓這則新聞真假難辯)

我為什麼要娶醜妻?

除了藜麥,我也想到前幾年網路瘋傳一篇文章,署名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標題是〈由我自己來回答,我為什麼要娶醜妻?〉裡面細數了他跟妻子的過往還有他的感情觀。老實說文章寫得不差,只有一個問題,就是「這根本不是祖克伯寫的」。現在大家都知道這是大陸網民的偽作,但當時我身邊還真有不少人相信,熱切地轉傳給我,其中不乏非常有知識水準的人。

在假新聞、假消息充斥的網路時代,我們都難以分辨真偽,甚至常常毫無徵兆地被騙。因此「批判思考」、「獨立思考」就變得如此重要,尤其是當那些假訊息會直接影響我們人生決策的時候。

臉書老闆的審美觀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但某些假消息卻會害我們去買以為會漲房子然後負債30年,進了以為會暴起的產業然後放被迫失業......「批判思考」的最大用處,並不在於釐清真相,而在提升我們的決策品質!畢竟真相往往千絲萬縷(而且跟柯南說的不一樣,真相通常「不只一個」),除非是當記者的,否則我們可沒那麼多閒功夫去釐清每件事情(現在的記者也很少去做那些事了)。但懂得批判性思考的人,比較不會受雜訊的左右,以致做出事後後悔的決策!

面對網路上的訊息,我習慣用下面這些方法應對,效果還不錯:

換位思考,以常理推斷,是我的話會這樣做嗎?

看到消息後,試著把當事人換成自己,然後依常理推斷你自己會怎麼做,常常疑點就跳出來了。例如:如果我是馬克‧祖克伯,全球最大網路公司的經營者,我會花好幾個小時寫一篇〈我為何娶醜妻〉的文章嗎?寫完我的妻子有什麼感想?我的員工隔天上班會怎麼看我?還有下次去岳父家該如何解釋?想到這裡,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實在太瞎了。

至於藜麥事件,如果我是玻利維亞的藜麥農,藜麥需求大增,價格大漲我會怎麼做?種更多藜麥賺更多錢?還是趕緊把藜麥藏好,以免自己沒有藜麥可吃?進一步可想想台灣的果農,他們是希望水果高價賣到國外,還是留下更多水果自己吃?當然這方法不是百分百,我們無法保證世上不會真有勇者寫出〈我為何娶醜妻的四大理由〉,但這個方法會讓我們留意到一些疑點,懷疑就是批判思考的起點,這電光火石的一刻就會制止你轉貼的衝動!

聽聽你尊敬/認同的人怎麼說,尤其他的意見跟你不同時

我小時候覺得蔣公是世界的偉人,國民黨拯救台灣同胞於水火,而美國則是我們的正義盟友......但後來逐漸發現一些在思想見地上我很認同的人,居然抱持截然不同的看法。去理解他們的論點之後發現,所謂「事實」其實有很多版本,而背後的真相比想像中複雜得多,於是獨立思考之路就此展開。我一直覺得,當一個「你敬佩的人,卻說出與你相反的認知」這種體驗,其實是一個「思想轉大人」的契機。當下內心糾結,但仍試著了解真相,最後逐步建立自我觀點的人,就走向了成熟大人之路。相反的,把耳朵摀起來大喊「我不聽!我不聽」,或是從此覺得「這人有這麼奇怪的想法,不值得我尊敬」,等於少了一次思想成熟的機會!

沒閒功夫查證事實?那至少檢視因果關聯是否合乎邏輯

假消息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是由一連串的「可驗證的事實」構成。就像藜麥的例子,分開來看每句都是真的。問題出在事實與事實間的推理,常常過度武斷,或出現邏輯謬誤。以前我在文章中引述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

有位讀者去拜訪推理小說大師,問大師如何鍛鍊推理能力。
大師:推理其實不難,就拿你來說吧!請問你家裡有割草機嗎?
讀者:有啊!
大師:會買割草機可見你家裡有草坪,我推斷你住的是獨棟房子?
讀者:沒錯!
大師:住在獨棟房子代表你已有了家庭,而且娶了老婆,所以我猜你多半是異性戀。
讀者:大師太強了,居然從割草機推論出我的性向。我懂了!

讀者隔天遇到同事,就很興奮地運用新學的推理技巧:
讀者:你有割草機嗎?
同事:沒有耶,怎麼啦?
讀者:哈!我打賭你一定是個同性戀!

我強烈建議學校應該把邏輯思考課程從幼兒園開始,至少是國小就要置入基本教材中,在我看來這是國民素質的重要指標,而台灣人這方面確實不大行。如果掌握了基本的邏輯素養,能分清楚何謂「事實」?何謂「觀點」?如何「歸納」?如何「演繹」?何謂「因果」?何謂「相關」就比較能避開上述的邏輯謬誤,在訊息缺乏的情況下也能做出合理的判斷!

如果這則訊息觸發你的負面情緒,那就是該冷靜的時候了

想要用訊息來影響群眾判斷,情緒是最關鍵的武器。而人類諸多情緒中,最強而有力的就是「恐懼」、「仇恨」與「焦慮」。負面情緒永遠比正面情緒更容易激化人心,誘導行為,這都是演化的作用,知道怕,會擔憂的人在自然界比較容易生存(雖然長得很像,但狼遠比哈士奇要警戒、敏銳與兇狠)。當年希特勒就是利用德國人對猶太人仇恨以及對自己民族存續的恐懼,成功壯大納粹政權。長輩們平日喜歡轉傳的可疑養生資訊,許多都是危言聳聽,目的就是觸發讀者的恐懼焦慮。每到選舉期,網路上就會也充斥著各種誘發仇恨的訊息,背後的目的就相當明顯了!所以下次看完訊息後,內觀一下自己的情緒,如果明明沒有辣妹圖卻讓你血脈噴張、雙拳緊握,很可能你就是中了「訊息之蠱」了!趕緊脫離,別被控制了啊!

順著魚勾、魚線往上摸,找到拿釣竿的那隻手

有些人對於廣告文、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很感冒,但其實這些訊息都稱得上光明正大了,畢竟最終都會推薦商品給你,也不迴避利益關係,買不買單就看讀者自己。在這個時代,我們真正要擔心的,反倒是一些看似權威、無私,但其實默默扭曲大家認知的訊息。

近年來在營養學界的大事件,就是發現「肥胖的元兇不是脂肪,而是糖」。其實科學家很早就發現,糖也是造成肥胖的元兇,不光只有脂肪,但美國糖業協會擔心自己的生意,竟收買三位哈佛學者放送「脂肪 = 肥胖」的迷思,影響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的飲食選擇,造就了人類史上最肥胖的世代(備註)。另個例子,就是各類財金網站與投信理專、都會提供大量股市的情報,有些建議買,有些建議賣,不管你相信哪一個,賺還是賠,最後投信公司總是能收到你的交易手續費!

回頭看看你每天接收的訊息,順藤摸瓜,延伸思考「如果這訊息大家都相信並且照著做,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常常背後的利益結構就呼之欲出了。我認為,這才是更高級別的置入性行銷,只不過他們置入的對象不是媒體,而是你的大腦!

獨立思考的真正意義

多年前我跟朋友談起「辨別資訊真偽」這話題,我感慨這年頭多數人還是懶得獨立思考,總是人云亦云。沒想到朋友回我:「我們每天接收成千上萬條資訊,難道每一條都要驗證真偽才能過日子嗎?你活到這年紀,腦袋裡的認知也都受到環境影響,說不定這整個世界就像《駭客任務》演的,我們全都活在母體裡,全是虛擬的,費力辨別真偽還不如率性活著比較輕鬆愉快些!」當時聽完我整個啞口無言,不知如何接話!

現在的我,終於能表達我的看法。我覺得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們可以選擇跟著旅行團,也可以選擇自助旅行。追求獨立思考就好比偏好自助旅行的背包客,與任憑安排的團客相比,費用未必便宜、風景也未必比較美麗,更別提費神的規劃還有可能遭逢的風險。但這趟旅途一生只有一次,我們還是期待能自己做出每個決定,縱使麻煩,也未必完美,但這才是屬於我們的人生。

最後就讓我為各位點播一首 Bon Jovi 的 It's My Life 作為完美的ending吧!

 

備註:臉友黃峻偉醫師提醒,飲食與肥胖的關係仍有爭議,有些脂肪業者也藉由訊息操縱,迴避脂肪攝取與肥胖間的關係。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