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書摘】我該為什麼努力?我的追求是否盲目?

【大人學書摘】我該為什麼努力?我的追求是否盲目?

【為什麼大人學選這篇文章給你?】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亞當‧斯密,但鮮少有人知道,他曾寫過《道德情操論》這本書。他的《國富論》雖然是經典,但其實這兩本書現在都很少人在讀了,而且兩書的書名是這麼的……令人想打退堂鼓。

這本《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是史丹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伯茲,將《道德情操論》去古典文字之後,藉由他生活化的舉例,搖身一變,讓這本書像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樣的人生思考書,只不過,幫你反覆思量的,可是那個大名鼎鼎的亞當‧斯密啊!

而即便亞當‧斯密是資本主義之父,他在此卻寫出:由資本追求而來的快樂,終將徒勞無功!翻成白話文就是:追求賺大錢的人生,不會讓你開心太久甚至在簡單的篇幅中,寫出如何看待野心、如何發掘快樂的真理。教授說,他看完簡直想在屋頂上大聲吶喊:「這是本奇書,是本被埋沒的珍寶!」

大人學一直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如果你想過出更好的人生,那麼你每次的選擇,就得要夠聰明。而亞當‧斯密亦做如是想!他在更多時候,是在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才是你想追求的?什麼才是更適合你的?你應該追尋自己的夢想,或是「向錢看」?你會願意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付出多少代價?如果你想要過極致的人生,那麼,你該如何思考?

真令人驚訝,這些在十八世紀關於人性和夢想追求的想法,居然仍然適用於二十一世紀。在此選讀一篇給大家瞧瞧。


我有一個朋友,從事一件門檻很高,而且他也不怎麼樂在其中的工作。他繼續做這份工作的原因,是酬勞非常高,如果他到另一家公司工作或轉行,賺的錢會少很多。

但是,他罹患了高血壓,而且看著子女一年年長大,卻苦無時間參與子女的成長。

他向我抱怨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同時尋求我的建議。我告訴他,辭職吧,少賺點錢,多花點時間陪伴太太和孩子,這樣會快樂一點。但他說,我做不到。我手上有好幾個大案子等待完成,等我爭取到那些合約,多賺點獎金後,明年再辭職,放慢腳步。不過,過了一年,他又告訴我,他手上又有了新的案子,想要賺更多獎金。如此年復一年,他的說法都沒怎麼改變。總之,他讓我想起永遠都貼著「明天啤酒免費招待」標誌的酒吧。

他的薪水年年調升,每隔幾年就會換更大的房子,買新車子。但他變得更快樂了嗎?顯然並沒有。儘管薪水越來越高、房子越來越大、車子越來越高級,他還是不滿足。他老是說,再一年就好,再拚一年就足夠。

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我那個朋友的影子。有時候,金錢會誘惑我們去做一些自己內心深處不想做的事。很多文獻提醒我們,沒有必要永無止盡地追求無謂的目標。不過,有時候,我們還是難免被內心那個盲目追求無謂目標的自己控制,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更多滿足而盲目奔走。

斯密說,我們不僅天生渴望受人喜愛,也渴望自己是真正可愛的。若是如此,他要如何解釋一般人真正渴望得到的其實好像是名氣和財富?難道他看不出財富和名氣是促使多數人不斷努力的原動力嗎?

對於這個疑問,斯密是有答案的,而要知道他的答案,我們必須先了解他有多麼負面看待追求名氣和財富的野心及動力。讓我們先從財富開始談。

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回想蒲魯塔克(Plutarch)所著的《希臘羅馬英豪列傳》(Lives)裡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許能解釋為何我那個朋友一直無法離職。

那個故事和希臘伊庇魯斯地區的國王皮洛士有關。故事提到,皮洛士計畫攻擊羅馬,但他非常信賴的軍師辛尼斯卻認為這個想法很糟。辛尼斯的才華令人印象深刻,他是非常優秀的作家和談判者,所以國王經常指定他當自己的代表人。

不過,即使他擁有國王的信任和言聽計從,但在國王犯錯時直言不諱,卻通常是個大忌,就算是國王的最愛也不例外。於是,辛尼斯採取迂迴的方式提出諫言:

「大人,據報在眾多好戰的國家,羅馬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戰士和征服者;如果上帝允許我們打敗他們,我們該如何善加利用這一場的勝利呢?」

皮洛士說,一旦我們征服羅馬,就能夠壓制整個義大利。

辛尼斯問,那接下來呢?皮洛士回答,接下來要征服的是西西里。辛尼斯又問,那接下來呢?皮洛士答:利比亞和迦太基(Carthage)是接下來即將垮台的國家。辛尼斯又問,那再來呢?

國王說,接下來就是整個希臘。辛尼斯問,那到時候,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皮洛士微笑著回答:
「我親愛的好友,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活得輕鬆自在,成日飲酒作樂,把時間用在愉快的交談上。」

這時,辛尼斯終於對國王發出了致命一擊:
「那麼,眼前有什麼因素讓陛下無法飲酒作樂,愉快聊天呢?」

我們已經擁有很多能讓生活滿足的工具,所以,就算不征服義大利,一樣能享受生活中的各種基本快樂。所以,應該保持人性,淡化內心那個盲目追求更多的自己。

人生並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段鑑賞和享受的旅程。而野心—努力不懈追求更多的欲望—可能會把你吞噬。

 

 

本文選自臉譜文化《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