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是用來熬的:三個要領,評估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工作不是用來熬的:三個要領,評估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你今天剛加班完要回家,疲憊地站在回程的捷運車廂上,你疑惑為什麼這麼晚還有這麼多人?每個人看起來也都神情疲憊,你想到今天本來打算早早結束工作回家,好好運動一下釋放壓力,怎知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就打亂了一切,你突然想起這個月的帳單還沒繳,急急忙忙點開App轉帳,看見自己戶頭又少了筆錢,腦中快速盤算這個月東扣西扣後,還有多少錢可以花。心裡揪得很緊,然後你開始想,自己這麼努力到底為了什麼?生活好像也沒什麼改變?客戶這麼難搞,公司各種派系、小團體,辛苦了老半天做出來的東西不是老闆要的,工作了幾年也沒有剛投入時的成就感、熱情感。

想著想著你開始問自己:這個工作真的適合我嗎?

在我收到的網友提問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類似的問題,包含:

1.這是一個適合我的工作嗎?

2.是否還有其他適合的職務可轉換?

雖然大概有一個方向,但是很難評估價值和可能性。

1.我適合這份工作?

2.真的要換工作嗎?

我自己將這一類的問句,歸類在「自我懷疑」的階段。懷疑的產生,是因為我們所見與我們所得的並不相同,就像是別人告訴我們這世界如何好,但我們明明感覺到生活大不易,中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鴻溝,於是大腦會覺得,一定有著什麼還沒弄清楚的落差,於是開始懷疑。

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懷疑當成終點,只是單純地覺得事有蹊蹺,應該把懷疑當成是透徹研究一件事情的起點,繼續針對這含糊不清的落差,進行全面性的盤點。

這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職涯輔導中,我個人常用的3個盤點要領。

1.拆解與評分

我們的工作內容其實都是由很多小行為(事件、活動)所組成,影響我們是否滿意一份工作的因素,不會單單只是薪水福利而已,仔細思考一下,你每天抵達公司那一刻起,實際做了多少種事情,你的工作可能包含了:開會、會議紀錄、回信、跟客戶通電話、製作報表、提案、開發新產品、申請文件填寫、跑申請流程、優化工作流程、解決同事問題、辦公室社交、總務、市場調查、產品測試、應酬……等(視各職缺各公司而不同),也就是說,最終我們是否滿意這份工作,是由這些行為的總和來做決定的。

假設你的工作是由A+B+C+D+E+F+G組成,那麼大腦其實會把這每一個行為(事件、活動)區分開來評分並且加總,若最終數值為正,代表喜歡,若數值為負,代表討厭,而且因為每天的工作種類和份量都不太相同,這個數值是天天都在變動,你可以想像成,這個分數每天會結算一次,假如你一整個月下來,亮紅燈的次數超過一半,那你大概對工作就充滿了厭倦感,若亮綠燈的次數超過一半,那可能工作滿意度就相對較高,又因為大腦通常都在暗中進行,我們不會意識到這中間微小的差別,只知道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所以我們就可以透過表格的方式,協助自己將工作拆開來評分(如下圖)。


我滿建議大家試試看用這樣的方式來觀察自己的工作,仔細回想你實際上工作都要做哪些事?有哪些行為跟活動?每兩三天記錄一次並且評分,持續三周,你應該會慢慢發現,原來工作中有些事情對你來說真的是大扣分,但也有事情是大加分,當你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行為、活動之間的區別,就能比較清楚認識到,對你而言真正影響工作滿意度的要素是什麼。

2.擴大評分範圍

各位朋友只要有租屋或買屋的經驗就知道,你在看房子的時候一定會思考:房屋大小、房屋樣貌、屋齡、裝潢、動線、交通、鄰居、白天出入人口、晚上出入人口、鄰近生活圈、鄰近教育圈、租金、水電、瓦斯、網路、第四台、通風、採光、陽台……等。

我們會把所有影響「居住品質」的「因素」都條列出來,然後逐一評分,在幾個物件中去尋找一個自己「相對優質」的選項,你不會找到一個絕對完美的房子才搬進去,而是比較手上的幾個物件,挑出一個相對滿意的。

而工作也是這樣,或許剛出社會的時候,年紀輕輕、體力旺盛、充滿熱情抱負,所以在考量工作時,條件不會開得太多,頂多就是薪水、工作內容、公司名氣、學以致用、工作地點…等等。

可是隨著工作經歷累積,你慢慢地更了解自己以及職場,你開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也會發現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有很多生活面向要顧及,這時候你就應該在把新的條件加上去,例如:通勤時間、通勤品質、辦公環境、辦公室附近美食、辦公設備、同事顏值、同事能力、老闆能力、成長機會、公司容錯度、公司風氣......等。

舉個例子,我在第二份工作時住在家中,去公司單趟騎車要40~50分鐘,好處是住家裡省錢,壞處就是路上狀況非常多,非常消耗心神,我為了避開人潮,就必須很早起或晚下班,而且有時候6點下班回到家都7點了,吃個飯、整理一下就8點多9點,幾乎什麼事都沒做就要準備睡覺了,這對初入職場需要收入的我來說,一開始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後來慢慢地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時間來提升自我,下班時間變得非常重要,這樣的生活型態就變得不符合我的需求,我就必須針對工作進行微調。

所以,除了工作內容本身的拆解評分,也要針對所有與工作相關的其他一切來評分,只要這件事情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心情、能量,就應該把它挑出來檢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份盤點表參考,我大致地列下一些變因,當然這些變因也會因為個人特質、偏好、價值觀的不同而改變,建議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增減。)

3.思考階段性目標(加入時態)

我們在思考工作是否適合的時候,可以用個簡單的公式來理解:

滿足-需求>0:代表合適

滿足-需求<0:代表不合適

可是我們也都知道,人的需求是會不斷改變的,兩年前你買了iphone7,但是iphone10出來了還是會心動一下。上一季你買了一件合身的衣服,穿起來很好看,可能兩季之後你瘦了,那就得再買新的衣服。

所以一定不會有一個選項永遠滿足我們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思考工作是否適合時,一定要加入時態也就是你只專注思考「現階段(近1年)」及「短期階段(近3年)」,你最重要的需求(或目標)是什麼,這就是你的參照指標,因此當你在評分的時候,一定要將焦點鎖定在近期的需求(或目標),才能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例如你要給A選項打分,你就要參照現階段的需求來打分數,不要突然又覺得,其實A之前也還是不錯的,或是思考未來A可能對我有幫助之類,打分的時候盡量不要「換個角度想」,因為這會讓分數失真,我們評分的目的並不是要去論斷這個事務的本質是好是壞,單純只是要站在「主觀」的角度,來評估這件事情對現在的我們有何影響,並且找出那些真正容易影響我們的「工作要素」是什麼,才能在日後找工作或職務轉換時,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什麼最好不要。

在職涯發展的領域中,有個概念叫「工作塑造」,其概念有點像是在煮一道料理,不夠熟那就再悶一下,不夠鹹那就再加點調味,風味不夠就搭配一些其他食材,就是在一邊品嚐一邊調整的過程中,慢慢做出一道符合你自己口味的美味佳餚。也就是說,當我們能掌握自己每一刻的需求變化,並且動手微調,主動地增加正值選項,減少負值選項,慢慢地就能讓工作逐漸趨近「自己心中的理想型」,打造出一份獨一無二專屬自己的「夢幻工作」!現在就建議你拿起筆,針對你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性的健檢評估吧!

原文轉貼自:JOSEPH HUNG的Medium專欄 中 如何評估一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