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學習資源爆炸多的時代,所以很多人常會產生一個錯覺:覺得只要有網路,我們就什麼都能學會。
就邏輯而言,這是對的;但你若環顧四周,你會發現現實卻似乎並非如此。你周圍一定有朋友「宣稱」他們想學某個東西,但摸摸弄弄了一年兩年之後卻始終毫無進展。
當然,你可能覺得這是他沒有毅力。我不否認,執行力對很多人而言確實是一個問題,不過我今天要談的並不是缺乏執行力的狀況(PS 不過啊,若你是立了目標卻始終無法持續的朋友,倒建議你日後可以參加我們這場講座:有效自我改變的系統化做法)。
我今天比較想談的,是有人其實很積極的學習,但過了一年兩年之後,你卻發現他進步實在有限。硬體設備有,每天碎片時間也確實都拿來聽音檔、讀文章、看影片。道理聽了很多,但每次真的要面臨做決策或是實際應用時,卻總是用不好。這就很讓你覺得不解吧?
今天我想要談的概念是:「網路跟自學的關係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高」。換言之,並不是很多人以為,只要有台電腦、有隻智慧型手機、有個瀏覽器就夠提升自己。「自學其實是有條件與門檻的!」在這些門檻不被滿足之前,自學甚至是【毫無效果】的一件事,也是投資報酬率極度不划算的一個行為。
我知道你對此有疑問。
但在談這點之前,我想先從頭開始講,因為這概念也是我自己這十年逐步的領悟。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除了是個企業顧問與講師外,這十年也一路在網路上寫了極多文章。從專案管理開始、也談工作效率的提升、人際關係與職場策略、人生選擇的判斷、甚至也寫了不少戀愛的思考。一開始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把我自己人生中陸續領悟到的做法寫給大家看,想說或許也能有效提升大家的認知以幫助到一些人。
但隨著我寫作時間拉長,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狀況。
這些文章對某些人極有幫助,但對某些人卻似乎毫無幫助。而且極有幫助的,往往是那些已經懂了大半的人。他們看了文章後,應證了自己的思考、補足了盲點與缺口,於是突然提升一個檔次的知識認知。可是對於那些完全無背景知識的小白,狀況就整個反過來。他看完了文章,通常也覺得很棒,可是你從留言來看,他很可能完全誤解了;或是有些人從最後行為上的反應,好像跟完全不懂一樣。最近不是有人在講:「什麼道理都懂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剛好就是這族群的寫照。換言之,厲害的人會因此變更厲害;但不厲害的人,卻看再多還是維持不變。
這對之前的我而言,是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狀況。因為照當時我的認知而言,會覺得知識0的人,隨便學點甚麼應該就能有個50分啊。但一個已經八十分的人,要靠一點點知識就再大幅進步,這應該相較就很難啊。就像物理學一樣嘛,真空應該很容易填入些什麼;也應該像RPG一樣,等級一的時候會很容易升級;等級一百才會很難升下一級。
但從結果而言,顯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再來,就在這兩三年間,大家突然流行起在講「碎片化學習」。我身邊很多人也都熱衷地參與其中。而且因為我自己是做訓練的,在這浪潮中我剛好認識產業中的各類人。我認識做內容的人、認識做平台的人、當然也認識不少買內容的人。此外我身邊有很多非常非常熱衷於學習,甚至可稱為學霸級的一群人。在這兩年的觀察下,我看不少人花了錢做碎片化的學習:如知識訂閱、聽專家念書、買線上課程、聽音檔等。但我發現這狀況居然也是一樣。本來就厲害的人,會因此變得更進步;但完全不厲害的人,除了聽完的隔一天會講出幾句厲害的術語,過個兩天也又打回原形。換言之,很多人似乎花了時間認真投入,獲得很多讚嘆、很多「哇」,但最後卻無法脈絡性的使用。 具備了很多點狀的的知識,但無法連結成一個體系,以至於最後毫無用途。就像吃了豐盛的大餐,然後隔天就又原封不動的排出….
我本來以為,這大概跟聰明才智有關。想說聰明的人就是會更聰明,而笨的人,就算勤能補拙可能也遠遠不夠。然後我最近看了一本據說是比爾蓋茲強力推薦的書,名字叫做真確(Factfulness),我突然把很多事情連了起來。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很多事情其實跟大部分人的直覺不太一樣。比方說國家其實不是窮困國家跟富裕國家,他把國家的狀態分成四個等級。他簡單地把這叫做一級、二級、三級、以及四級。第一級的收入是每天低於$2美元,第二級是$2-$8美元,第三級是$8-$32美元,而第四級是$32美元以上。所謂第四級就是像美國這種富裕國家,而赤貧的第一級就是連鞋都沒有的穿、得走遠遠的去打水、採集、撿柴最窮困的那些國家。
我這邊提到這本書,倒也不是要講分了幾級才對。而是他其中一個概念我覺得很有趣。他說呢,在這四級之中,要從赤貧升級到二級是整段旅程最難的一部份。
因為當你每天手上只有一美元的資源,你的時間、專注、還有意志力都在生存邊緣掙扎。你努力了一整天可能僅夠吃飽(甚至還不足以吃飽),也因此沒辦法產生更多的「寬裕」。你得花很長地時間慢慢累積。比方說每天累積半分錢、等到儲蓄夠了,有一天能買個水桶,你終於可以儲水了!可以儲水你就不用天天都打水,可以有時間多摘些水果。拿這些多的水果,可能每兩天又能多累積半分錢。然後儲蓄的速率開始提升。等到繼續儲蓄一段時間,你又有能力買了鞋子。有了鞋子可以走更遠,可以採更多水果,你的寬裕又增加。然後再這樣繼續儲蓄、可能開始有能力買些鞋襪甚至別的工具。有了鞋襪、有了衣服、有了鍋子、有了碗盤、有了刀械、甚至可以養幾隻雞,這時候你才終於開始進入「起飛的階段」。因為衣服鞋襪可以保護你不生病、工具可以幫你省力、雞蛋除了自己吃還可以拿去賣,於是你可以仰賴資產與工具幫你更有效率的賺錢。後續你再一次升級的速度突然就快了。
根據書中的說法,赤貧時有可能甚至需要好幾代才有機會脫貧。因為每天的資源只是勉強溫飽,甚至還根本不夠溫飽。唯有當你進入小康階段後,後面升級才會容易起來;甚至若到了第三級時,有可能只要拚個幾年或幾十年就有機會達成第四級的狀態了。意思就是,人生在很多事情跟RPG不同。往往是越後面,升級才越容易;要達到第一次升級,則是有很高門檻的。
若把這概念化成曲線,就是書中第116頁的這個圖:
(真確,Page 116)
換言之,赤貧不是靠拚就能脫困,必須想辦法跨入第二級之後,天道酬勤才真正有其意義。如果只是靠拚,就得拿很長的時間來換。
事實上,這概念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比方說人口。環顧人類的發展歷史, 人口是花了一萬年,一直到工業革命後才突然爆發性成長。因為工業革命才終於讓生產力產生了巨大的寬餘,加上醫療的進步,這時候人口才開始指數型的成長。
(真確,Page 96)
我細細想了後發現,現實中的很多事情其實也是很類似。最麻煩的其實是0到1的這段。因為你要產生足夠的積累,然後才有機會突破升級。可是一旦升級後,後面1到2就沒有0到1這麼難。2到3又沒有前段難,甚至後面3到100之間,搞不好只要專注、只要用心、只要願意拚、願意多花時間即可。
我當時看到這段就在想,國家脫貧是這樣、人口增加是這樣、投資是這樣、創業也是這樣、個人品牌積累是這樣,甚至學習也是這樣!
當你在無知階段,看著發散的資料、任意讀文章、上網查資料,進行碎片化的學習,你其實【不會得到任何東西】。這時候你該做的並不是發散、不能碎片、不能沒有目的,而是要思考怎麼有效的【縮減前面0-1的摸索階段】。甚至如果可以,你應該要思考有沒有辦法仰賴外力幫你把這個平緩的、分散的階段快速度地度過。
這概念的意思是說,如果在山頂洞人的時代,我們就能找到外星人來教我們物理、化學、數學、細菌學、甚至蒸汽機、或核子能,人類的演化進程會大幅縮短,就不用花一萬年才進入工業革命。如果你是創業者,你的創業初期若有人引導你進行商業模式的知識、數字判讀、行銷文案、提升你的組織與管理能力,你能更快的建立起穩固的基礎。
回到學習領域,也完全是同樣的概念。如果你想學任何知識,無論那是語言、是軟技能、是硬知識。若你過去花了些時間卻毫無所獲,那你其實應該分析一下自己處在哪個狀態。當你對目前這知識毫無涉獵,期盼從碎片、網路雜亂的來源、或是任意讀文章來自學,你其實進步的速度會非常非常緩慢。這時候應該思考怎麼透過外力幫你拉拔到階段二,當你有相關知識的輪廓後,網路的片段知識對你才會有幫助。
(上圖,若放大只看前面一段)
但大部分人的問題在於,他很可能根本就在第一個階段,對那知識根本沒有一個宏觀以及系統化的認識,卻妄想自己能透過每天網路接觸的發散資料讓自己成長。這其實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因為你沒有知識的結構概念,很可能讀了並不能為己所用。甚至很多衝突矛盾的觀點,你也無法判斷。
舉例來說,你如果對專案管理毫無認識,你搜尋網路會看到各類觀點。有人推崇排程、有人反對規劃。有人認同管制、有人覺得權力要下放給團隊。有人認同Phase Gate、有人斥之以鼻。有人強調組織設計、有人宣稱扁平才是救星。單點來看,都很有道理。但你看完各種道理,你並不會成為厲害的專案經理,反而只是造成思慮混亂。在這階段,除非有人引領你,讓你知道專案在管理上其實會碰到哪些阻礙,各類知識或是方法論是嚐試要排解哪些問題,以及各類工具存在的目的與假設是甚麼。這些當你有個大概的概念,又真的做過一兩次專案,你才會發展出自己的認知以及理解。唯有到這一步,你再去看單點的文章,才會對你的世界產生連結,如何應用也才會具體。換言之,若沒有被整個引導過,你根本沒有世界觀。沒有世界觀的人,任何管理知識都是對的,但也都是錯的。
再舉例來說,如果你對於戀愛毫無理解,你看任何戀愛的故事、電影、書籍,可能都會從中獲得感動。你看任何人寫的文章,也都會覺得有道理。但看再多,你還是會發現真正與人相處時,碰到的任何問題都不是過去讀到的文本能協助解決。甚至還會疑惑為何真實人生的戀愛跟故事與電影中差這麼多。但這其實就是因為你還不到階段二。你在階段一的過程中,其實壓根沒搞清楚戀愛以及相處該做甚麼。當你只是模仿而非理解;當你只是需索而非給予,當然會覺得每次都只是失望。這時候讀再多兩性書籍、看再多電影,你也不會改善。因為你沒有自己對於相處遊戲規則的理解,你也沒有世界觀。如同前面提到,沒有世界觀的人,任何知識都是對的,但也都是錯的,所以現實會不斷讓你失望與挫折。
這時候,你該做的,其實就是建.立.世.界.觀。世界觀的來源在於別人系統化的整理。沒有這東西,碎片型的知識永遠只會產生碎片型的認知。所以,當你不斷努力,卻不斷挫折時,很可能表示你還缺乏基礎的世界觀。這時候不要再做白工的嚐試碎片學習,因為你只是浪費自己時間。你在這階段,是沒資格自學的。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也還是可能跟聰明才智有關啊?
我最後就講一段我自己經驗的類比。前兩年,我曾經一度在Facebook上宣稱我要學下圍棋。Google上面打圍棋,你可以找到兩百六十萬筆資料,換言之,資源是很充分的。我當時甚至買了好幾本書,也下載了一些圍棋的APP,但一年多過去了,我還是進展緩慢。這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於這知識,我完全在上圖這條線的前端。靠自己摸索,毫無章法,最後就是一無所獲。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也在於初學一個技能,沒人逼迫,沒人系統化的訓練你,沒辦法及時得到回饋,通常你也會進度緩慢。但這是另一個議題,我下次再聊。
但同樣的這兩年之間,對於那些我已經進入後面起飛階段的,碎片學習對我就還滿有幫助的。比方說管理相關的議題,我因為已經很有基礎了,這時候看別人的文章、聽些音頻教材。甚至有時候光是別人去聽演講,拍下某個大神的一張投影片,我可能看了上面的幾句話也有重大的突破。換言之,同樣一個人,處在不同階段、面對不同議題,用錯方法也會產生天差地遠的效用。
所以,對這主題我目前的結論是這樣的:在任何事情的階段一,你其實根本不應該自學。這跟聰明才智無關,而是跟時間管理有關。很多人以為自學省了錢、保持學習彈性,但老實說,你最後往往只是繞了路並很可能一無所獲。人生最值錢的資源就是時間,不要用時間去磨慢慢的進步。你如果在階段一,靠時間磨,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晉級的。找到方法槓桿時間,快速進入到階段二,才是人生早期能跟別人分出勝負的關鍵。
所以我準備要來報名實體的圍棋跟健身課程了,你不也嘗試認真的來找好老師來學些甚麼嗎?
---
PS,若你要學的東西很簡單明確,或是解決單一問題,網路倒確實有幫助,比方說拆筆電背蓋、幫手錶換電池、做番茄炒蛋,或是了解甲午戰爭的起源。但若你要學的知識是有其系統性的結構,並需要不斷往上堆疊(如專案管理、行銷、哲學思考、人際關係、或是歷史觀點),毫無背景知識的自學通常就都是浪費時間了。
延伸閱讀
瀏覽大人學的精選課程:課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