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裡有條知名的公式叫做杜邦方程式(DuPont Equation),最早是由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發展出來用以分析企業或投資專案的獲利能力(Return on Equity, ROE),這方程式大概長這樣子:
怕數學的人先別急著轉台,其實不會很難懂,我把中文翻譯出來,同時用簡單的案例說給你聽:
假設有天Bryan我突然想要改賣炸雞排,看看會不會比當顧問賺得多。我找Joe一起兩人共湊了5萬塊本錢投入,這5萬塊就是所謂的Equity(淨值或稱股東權益)。我們隨後又透過小額信貸跟銀行借了5萬元,這5萬元終究是要還的,所以就是我們負債囉!5萬塊的本錢加上5萬塊的借貸,總數10萬塊就成了這雞排攤的Assets(資產)。所以請你瞄一眼公式最右邊的「資產/淨值(=槓桿比)」這一項,JB雞排計算結果是10/5=2,表示我們的槓桿比是2倍,因為我們用本錢5萬塊,透過槓桿(借貸)撐起了資產值10萬塊的雞排生意。
JB雞排開幕後,承蒙版上好友的捧場,第一個月我們進帳4萬元,這4萬元就是我們的Sales(銷售額)。回到公式等號右側中間那一項「銷售/資產(生產力)」,JB雞排的值是4/10=0.4(40%),表示我們用10萬元的資產,就賺進了4萬塊收入,我們的Productivity(生產力)是40%。感覺還不賴!
進帳4萬塊固然高興,但還是得扣除成本之後才能算出真正的利潤。由於股東之一的Joe堅持開幕要請短裙辣妹來炒氣氛,造成我們的成本大增,最後結算僅剩下1萬塊錢的利潤,所以等號右邊第一項「利潤/銷售(利潤比)」僅達到1/4=25%。
所以就以JB雞排集團第一個月的數字來看,ROE(淨值報酬率,或稱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5=20%,也就是說我和Joe這兩位股東,平均每投入100塊的本錢,JB雞排可以創造出20塊錢的利潤。ROE這個數字當然是越高越好,要怎麼樣才能拉高呢?就是等號右邊三項的值要盡量拉高,也就是Margin(利潤比)、Productivity(生產力)、以及Leverage(槓桿比)。
不過真實世界往往沒有數學公式那麼工整完美。要讓這三個比率提高,未必那麼容易。一方面這三個值會相互牽動,而且每個產業有其特殊的挑戰和限制,不是說拉高就能拉高。但基本上,這公式把企業獲利的幾個重要關鍵變因呈現出來,讓我們檢視績效問題時,能夠有個系統化的思考依據。
我自己一直有個習慣,不論是以前當上班族,或是現在創業,我都會想像自己就是一家公司。好比記帳時我未必精確記錄流水帳,但我會製作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在閱讀從A到A+這類書籍時,我心裡想的其實是如何讓「我」這間「公司」從A到A+持續發展。所以當我第一次學到「杜邦方程式」時,我直覺地相信。「企業經營」的邏輯一定也可以套用在「個人發展」這件事情上!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而且多數人的智力差不了多少,但為什麼每個人發展會天壤之別?我在想,有沒有可能關鍵就在這杜邦公式之中?好吧,現在請把名稱怪怪的JB雞排從你腦海中拋掉,認真想想你自己,還有這個「個人獲利公式」。我們從最左邊的ROE看起。
ROE(淨值報酬率)=利潤(Profits)/淨值(Equity)。就個人來說,所謂的Profits除了金錢之外,還包括許多會讓人「感到幸福」的好東西,可以說就是有形無形的「人生財富」。我們每天辛苦工作,追求的就是財務自由,他人的尊重,情感的充實以及個人理想的實踐等等(請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至於個人的「淨值(Equity)」,我認為就是每個人先天或後天擁有的「條件」或是「本錢」,除了你銀行的存款外,還包含你的專業技能、腦力智慧、家世背景、外在條件等等。有些人條件非常優秀,Equity(淨值)很高,但卻沒能創造出相對應人生財富(Profits),就ROE來看是差強人意。但相反的,也有像陳樹菊這樣的人,看似是個平凡樸實的小人物,卻創造出連權貴富豪都無法比擬的影響力,ROE可說是高的嚇人!所以我們可以把個人的ROE(淨值報酬率)用以下的公式定義:
想要提高個人ROE就要想辦法拉抬公式右側的三個分數。首先看的就是利潤比(=利潤/銷售)。什麼是個人的利潤比?我認為就是一個人「用金錢來創造幸福的能力」。我把個人版的公式改寫如下:
金錢固然是達到幸福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相信大家也都會同意,更多的金錢未必代表更多的幸福,還是要看當事人怎麼花錢!有人把賺來的錢花在物質享受,有人花在結交朋友,有人原封不動存起來,也有人用來投資或是做善事,用錢方法沒有對錯,完全是看分配是否平衡。我以前常聽我爸提到他一個朋友,錢賺了很多,生活卻極盡簡樸。他家裡從不開伙,只打包公司提供的福利午餐回家當晚餐,一吃數十年。他不交朋友,因為和朋友交際要花錢,更別提其他娛樂了。後來據說因為營養不良而生病,留下一筆巨款離開了人世。這例子算是挺極端,但看看現在不少「房奴」、「車奴」某種程度也是明明有錢卻過的很窮的例子。怎麼把每一塊錢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就是個人利潤比的精神,簡單的說也就是個人的「財富智商」。
杜邦公式的第二個分數是生產力(=銷售/資產)。在個人的領域裡,「人脈」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所以提高個人生產力的關鍵就是如何妥善運用人脈來創造收入。
「人脈」對於創業者來說固然重要,對於上班族來講,更是創造收入的關鍵,此話怎講?就我周圍朋友的實例,年薪超過200萬以上的職位幾乎都是透過朋友介紹的。包括我自己過去也是,研究所一畢業就能擔任跨國專案的PM,後來獲聘於紐約環保署擔任顧問,還有現在的創業,都是透過好朋友的幫助才能達成。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人們往往傾向把好的機會,留給彼此認識或是相互信任的人,科技雖然進步,但職場上人際網路絕對要比網際網路(好比104)要直接可靠的多,同時也減少雇用者篩選的麻煩。但我也得說,所謂建立人脈,也不是一味地找人吃飯聊天,而要能在交流的過程中,明確地給對方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當有適合你的機會出現時,別人才會第一個想起你。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東摸摸西搞搞是一天,專注於自己的專業也是一天。曾雅妮22歲已經拿了19個職業冠軍,但有人44歲還在渾噩度日。所謂的個人生產力其實就是時間管理,關鍵在於如何把時間投資在最有效益之處,再透過人脈的放大效應,讓自己收入持續成長。
公式最右邊的分數則是槓桿比(=資產/淨值)。如果套用在個人領域,資產相當於人脈,而淨值就是個人的條件,所以屬於個人的槓桿比就變成以下公式:
用物理學的槓桿來解釋人際關係對個人的幫助,真是太貼切了。如果你過去是以技術為背景,這「槓桿比」很可能是你未來增加個人ROE的關鍵,其實我也是最近幾年才領悟到這點。以往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我會想盡辦法自己解決,遇到資料庫問題,去學資料庫;遇到會計問題,去翻會計書,甚至還考慮去多拿一個學位。我內心的想法是:我要成為一個超強的工作者!但隨著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知識越來越多元,這樣的目標變得非常不切實際。與其什麼都自己學,自己搞定,不如坐下來,動動腦筋,撥通電話,周圍可能就有專家朋友用1/10的時間就把問題搞定,想要增加ROE,你要加強的除了個人能力,更要妥善利用人脈作為槓桿,才能事倍功半。
剛剛JB雞排的例子有提到,要增加資產就得像銀行借貸,等於是透過負債以獲取財務槓桿。運用人脈多少也會欠下「人情債」,但只要你管理得當,人情債常常是「好債」。這次他幫你,下次你幫他,無形之中就會加強彼此的互信,這跟我們和銀行間的往來是一樣的道理,有人越是借錢,信用越優,反倒從不跟銀行往來的人,想借錢還比較麻煩。像現在有不少專業的工作者,利用下班時間開班授課,除了賺外快更是拓展人脈的好方法。我們部落格的網聚,也是期望達到類似的效果。所以奉勸各位宅男宅女們,在家K書考照固然了得,出門多交朋友更是厲害!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把杜邦方程式完全改寫成屬於我們個人發展的方程式了,所謂個人的ROE就是:
也可以寫成:
話說「個人利潤比」取決於我們運用金錢的能力,要靠妥善的財務管理;「個人生產力」有賴於良好的時間管理;至於「個人槓桿比」則和我們的人際關係有關,所以這個獲利公式又可以簡寫成以下形式:
一路讀下來大家辛苦了,離開學校以後應該很久沒這樣推導公式吧!最後我只想強調一點,所謂的ROE是個比值而非絕對值,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其成就大小不應該以絕對規模來評定,而該看他是否把自己原有的條件發揮到極致,這也就是個人ROE的精神所在。所以囉,與其抱怨自己先天條件不佳,還不如多想想自己的經營策略,別忘了,你就是你自己這間公司的CEO,如何有效調配金錢、時間、與人際槓桿成為A+的「企業」,只有你說了算!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